外地收入下滑经销商收缩 有息负债高企
光明乳业主营业务是液态奶,包含了鲜奶(巴氏奶)、常温牛奶、酸奶等产品。其中鲜奶是光明乳业的核心业务,光明乳业在该细分市场,占据2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
目前巴氏奶仍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2021年巴氏奶零售额约为452 亿元,同比增长21.45%。从2017年到2021年CAGR为12.93%。
从2017年到2021年光明乳业的巴氏奶CAGR为16.74%,高于行业均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巴氏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并不算高,根据浦银国际数据,2021 年低温巴氏奶对光明乳业的收入贡献在25%左右,无法抵消其他业务板块的下滑。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在今年上半年消费降级的影响下,公司巴氏奶低端产品增速高于高端产品,按照价格划分,低端产品蓝房子/新鲜牧场(每升12-15元)分别增长18.4%及29.3%,中端产品优倍(每升20-22元)同比增长13%;高端产品致优系列(每升30元以上)同比下滑 5%。
光明乳业未来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巴氏奶的扩张,而巴氏奶受限于运输半径和奶源,要进行全国扩张并不容易。
而且低温产品对于仓储物流要求较高,利润率低于常温产品。比较6家以液态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2022年光明乳业净利率为1.39%,居倒数第二,仅高于三元股份。其销售费用率为12.31%(排第三),管理费用率为3.41%(排第六)。在外地市场扩张,需要同步加大投放宣传力度。而如果加大费用投入,公司很可能面临亏损。极低的净利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光明乳业的宣传投放。
光明乳业近几年还在持续扩张,2021年非公开发行募集的19.3亿元几乎都投入了奶源建设。另一方面,公司的有息负债也水涨船高,2022年有息负债总额达到了32.27亿元(其中短期有息负债达到22.36亿元),财务费用达到了1.58亿元。今年上半年有息负债仍达30.49亿元,其中短期有息负债20.83亿元,而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24.2亿元,刚够覆盖短债。
但是从营收和经销商来看,公司已经陷入持续收缩。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场营收增长1.72%,外地市场营收则下滑了4.53%。从经销商数量来看, 2022年经销商数量总共减少145个(上海增加54个,外地减少199个),今年上半年总共减少34个(上海减少10个,外地减少24个)。
2022年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光明乳业营收下滑3.39%,仅完成了业绩目标的88.79%。此前给2023年定的营收目标为320.5亿元,但是上半年营收为141.39亿元,仅完成了44%。
在营收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存货大幅增长,去年存货达到接近42亿元的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仍高达37.71亿元,同比增长了21%。巨大的存货带来的减值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去年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72亿元。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新浪证券 作者:浪头饮食/ 郝显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