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依赖北京
抛开转让首农畜牧带来的助力,三元股份很大一部分利润其实是依赖收购而来的子公司以及联营公司。
财报显示,上半年三元股份主要有12家控股参股子公司,其中4家净利润为负,实现盈利的8家中,净利润最高的为北京艾莱发喜,其主要负责“八喜”品牌冰淇淋业务,期内净利润1.18亿元;其次是上海三元,净利润仅0.36亿元,差距明显。
据悉,北京艾莱发喜是2016年三元股份收购而来,目前冰淇淋业务也已经成为了公司第二大业务,上半年冰淇淋及其他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8亿元,占比25.66%。
此外,三元股份还持有北京麦当劳50%的股权,后者上半年账面投资收益达1.45亿元。粗略估算,北京麦当劳、持股95%的北京艾莱发喜合计为三元股份贡献约2.6亿元的净利润。
若刨除这部分贡献,三元股份当期的利润为负,而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于公司自身的奶制品。
除了首农畜牧和八喜,三元股份还曾收购三鹿、太子奶等品牌。一个多月前,一场走进三元股份的活动中,总经理唐宏在谈及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时提出三点内涵式增长,并称将加快外延并购的步伐,进一步提升经营规模。
频频的收并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三元股份想要走出区域、走向全国的迫切程度。
资料显示,三元股份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市牛奶总站,1986年更名为北京市牛奶公司,1997年成立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9月上市,其也被不少北京人称为“从小喝到大的牛奶”。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23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在北京市场液态奶份额居首位且同比提升。
从财报来看,上半年,公司来自北京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7亿元,占比64.27%,去年底该指标为61.37%,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北京地区以外的收入15.01亿元,占比35.73%。

有趣的是,截至6月末,三元股份来自北京地区的经销商为452家,期内净增加94家;来自北京地区以外的经销商多达2628家,净增加294家,二者数量占比分别约15%、85%。这也意味着,三元股份在北京以外的市场“广撒网”,用几乎是北京地区6倍的经销商数量去布局,但最终转化到收入上,效果并不算理想。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三元股份的产品线不差,尤其是低温奶,匹配了整个中国乳品消费升级的红利,但其问题在于,聚焦华北市场,在全国面对其他乳业巨头的挤压,生存环境并不乐观,随着整体竞争加剧,公司利润也会进一步受损,“三元股份全国化布局,是其能否突破自身发展天花板的关键”。
来源:国际金融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