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合理性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款项、预付款项等,问询函也要求海兰信说明,是否存在预计无法收回款项的情况,近三年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及原因,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可能造成利益倾斜的其他关系。
上市13年累计分红0.94亿
除了2022年度大幅资产减值致大幅亏损外,近几年,海兰信的经营业绩一直在走下坡路。
2010年3月26日,通过闯关IPO,海兰信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010年至2014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32亿元、0.25亿元、-0.13亿元、0.12亿元、0.18亿元,2014年的净利润不及2010年。整体而言,这五年,净利润呈现下降趋势。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80亿元、2.74亿元、2.58亿元、3.59亿元、3.93亿元。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下降16.55%,净利润为0.35亿元,较上年有明显增长。
2016年开始,海兰信实施外延式扩张策略。公司通过发行股份收购劳雷海洋100%股权,2018年,又通过发行股份收购其他资产。
通过系列收购,在业绩承诺期内,借助标的贡献,海兰信的经营业绩稍有起色。2016年至2018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17亿元、8.05亿元、7.70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0.82亿元、1.03亿元、1.06亿元。
然而,2019年开始,经营业绩出现下降。2019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12亿元、8.71亿元、9.02亿元,逐年小幅增长,但净利润为0.93亿元、0.57亿元、0.49亿元,逐年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2.43%、38.76%、14.38%,扣非净利润也呈下滑态势。
加上2022年,2019年以来,海兰信的净利润已经连续四年下降。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9%、116.17%,扣非净利润同比翻倍增长,但只有77.57万元,仍属微利。
Wind数据显示,2010年上市以来的13年,海兰信通过IPO、定增、可转债等途径累计募资26.98亿元(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累计派发现金红利为0.94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三年,海兰信换了三名总经理。2021年3月4日,副总经理陈炜被聘任为总经理,在此之前,是公司董事长申万秋兼任总经理。2022年8月8日,陈炜辞任总经理,任职一年零五个月。2022年8月8日,副总经理李常伟获聘为总经理,但仅干了10个月,今年5月9日辞任,冷慧卿接任总经理一职。
未来,海兰信将如何走出困境?海兰信表示,公司借被纳入“实体清单”机会坚决转向完全自主可控之路,通过自主可控设备使得相关业务正在快速全面恢复,公司长期积累的技术和客户资源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公司依旧保持良好的客户黏性和强劲的系统综合解决能力,在内循环的大背景下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海兰信介绍,2022年,全球首批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开始实施,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跨越,公司斩获2.8亿军工订单,创造单笔军工订单的历史业绩新高。公司紧跟绿色智能的船舶市场发展方向,实现国产内河船舶智能系统应用零的突破,将努力摆脱进口元器件的制衡,实现海底观测网接驳盒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提升,载人常压潜水系统ADS在国内首次完成大深度载人测试并获得认可。
或许,这些突破,能够改善海兰信的基本面。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