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贝因美以61.2亿元的营收和7.21亿元的净利润达到业绩巅峰,此后便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和2017年连续巨亏。
2018年3月,谢宏重新回归执掌上市公司。2019年,贝因美结束了与国际乳业巨头恒天然的蜜月期,要求恒天然退出公司股东行列。2019年,恒天然开始与贝因美切割,在一年多时间内不断减持,最终从贝因美的股东名单中消失。
2020年,贝因美发布《2020年-2024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及了两个目标,一是产品销售规模重回行业三甲,二是构筑营收破千亿的母婴生态圈。
此后,贝因美相继出售北海宁神沉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贝因美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等子公司股权,试图通过“瘦身”重新聚焦主业。同时,贝因美也在尝试拓展下沉市场。2020年2月,贝因美发起对区域乳企呼伦贝尔昱嘉乳业的收购,后者的市场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村镇。
一系列的举措并没能让贝因美逆转颓势,其赚钱能力反而每况愈下。财报数据显示, 2019-2021年,贝因美的毛利率分别为50.09%、45.80%和46.92%;2022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为35.17%,同比下滑17.49%。
“整个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同时企业经营成本又在不断提高,这造成了贝因美毛利率的下滑。此外,贝因美产品当中有一部分给企业以及给其他品牌做代工,而代工业务的毛利率本来就偏低,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盘不稳。”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时代财经。
举债纾困
毛利率下滑之外,贝因美的库存积压明显。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1.45亿元、11.39亿元、11.22亿元,坏账准备余额分别为5.03亿元、3.98亿元、4.1亿元。在这期间,贝因美还计提了累计超3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内外危机下,贝因美仍在举债纾困。
今年1月12日,贝因美发布公告表示,2023年拟将自有土地、房屋、建筑物以及子公司所持土地、厂房、建筑物、在建工程以及机器设备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上述资产账面价值合计10.43亿元,约占总资产25.63%,约占归母净资产58.2%。
与此同时,贝因美还计划向银行申请借款、承兑汇票等总计不超过26.3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
5个月之前,在发布的《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考核办法》中,贝因美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宏大的营收目标,计划2024年突破百亿大关。
但眼下的奶粉市场早已今非昔比,叠加奶粉注册制等因素,市场已进入寡头时代,中小乳企受到巨头们的强势挤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国内新生儿数量下降到1062万,出生人口连续5年减少。尼尔森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同比下降%,行业市场整体需求处于下降趋势,奶粉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宋亮对时代财经表示,目前整个行业已处在内卷阶段,而贝因美又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危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可能地降本增效,尝试引入新的投资者,保证现金流的稳定,同时稳定渠道信心 。
缺乏足够的自我造血能力,债台高筑的窘境又难以摆脱,贝因美的百亿梦将如何实现?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