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飘扬引进的江宁军,负责公司临床研究和BD工作,2016年,江宁军以创始CEO的身份加入基石药业,开创了基石药业在中国的医药创新之路。短短三年,基石药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六年实现4款FIC/BIC创新肿瘤药物上市。
人事变动频繁,人才离职与引进人才,恒瑞医药完成了人才血液的更换,孙飘扬还得继续坐镇。
营收净利双降何时重现辉煌
孙飘扬曾被市场称为“药王”,这源于恒瑞医药突出的表现。如今,恒瑞医药萎靡不振。
恒瑞医药于2000年登陆A股市场,2000年至2020年,历经20年不间断增长,营业收入从4.85亿元增长至277.35亿元,净利润从0.65亿元增长至63.28亿元,二者累计增长约56倍、96倍。如此辉煌业绩,引来市场盛赞,称恒瑞医药是医药界的“茅台”。
从2021年开始,恒瑞医药的经营业绩变动趋势转向。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06亿元、净利润45.3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59%、28.41%。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59.45亿元、31.73亿元,同比下降21.06%、24.57%。不出意外,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仍会继续下降。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双降,恒瑞医药称其受集采影响。
恒瑞医药以仿制药起家,转型创新药。始于2018年,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开展集采,中选的药品大多降价幅度较大。恒瑞医药涉及国家集采的仿制药共有35个品种,中选22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4.5%。
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仅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6亿元,同比下滑88%,集采仿制药收入断崖式下跌。
对恒瑞医药而言,其仿制药是否进集采,都很为难。进集采,意味着药品大幅降价,“以量换价”对其并不适合,因为其产品市占率较高,扩大的空间有限。不进集采,势必会使公司产品丧失市场份额,甚至降低药品品牌影响力。
孙飘扬力推恒瑞医药产业转型,压创新、国际化。
在创新药方面,在财报中,恒瑞医药曾称,国内创新型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快速上涨,生物医药创新面临严峻挑战。
曾经力推创新药,孙飘扬复出后,对经营战略进行调整,压创新、国际化。压创新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研发投入减少。
2022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的研发支出为34.9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1.42亿元减少6.44亿元,减少幅度为15.55%。这是2019年同期以来首次减少。
国际化方面,2019年,恒瑞医药国外市场收入6.32亿元,占比2.71%,2021年,收入为6.17亿元,占比为2.38%,并无明显增长。
当然,作为行业龙头,恒瑞医药的优势也很明显。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创新药,目前,恒瑞医药已上市创新药达11款,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不过,恒瑞医药何时能摆脱萎靡之势,仍然难以预测。
来源 :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