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CEO
带领北京龙湖销售额从0到100亿元后,邵明晓也走到了更高的位置。
2009年开始,龙湖开始去“家族化”。2011年3月,新增常务副总裁一职,人选就是时任龙湖北京公司总经理的邵明晓。同年6月,他被任命为公司执行董事;两个月后,晋升为龙湖CEO。
一年内接连擢升,同样基于吴亚军对其“战略能力与长期原则”的欣赏。
“所谓战略能力就是知道在哪儿下手容易取得胜利;在时机不到时能长期积累力量,静心等待;在资源紧张时知道如何布局以取得胜利;始终带领团队胜多败少或知道如何取得关键战役的胜利。”吴亚军认为,邵明晓无论是做北京公司总经理或做CEO后是具有上述特征的。
自此之后,吴亚军偏重战略和规划,邵明晓完善管理体系并执行。
同时,龙湖开启了十年的规模增长及业务多元之路,合同销售额从2011年的38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900亿元,翻了7倍之多,市值也从2011年的492亿港元涨至2022年初接近2600亿港元。
若按时间顺序梳理,2004年龙湖战略是“区域聚焦、多业态”,以发展中高档住宅为主;2011 年,邵明晓上任CEO,提出“扩纵深、近城区、控规模、持商业”战略,开始把部分资金沉淀在商业地产;2014年,房企规模接连突破千亿,龙湖则坚持沉淀商业且不愿高负债。
吴亚军还曾在公司内部论坛上发表长文《坚定战略,假以时日》;2018年,龙湖提出“空间即服务”战略。
从吴亚军去年致邵明晓的内部信可以发现,这许多战略都来自邵先生的坚持。
担任CEO期间,邵明晓推动TOD模式和商业相结合,让龙湖成为TOD行业先行者,商业项目在重庆、成都、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形成网格化布局。据悉,上述战略虽得到吴亚军的高度认可,但彼时龙湖规模并不大,且商业需要沉淀大量资金,因而“持商业”战略引来公司内部诸多反对和不解的声音。
邵明晓坚信,虽然难而正确,但这是面向未来的判断和战略;并凭借TOD模式和“持商业”战略,龙湖集团商业业态十余年间快速发展。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截至2022年一季度,龙湖商业已开业项目达到60余个,在手项目超过100个。
龙湖集团2022半年报显示,投资业务不含税租金收入为58.6亿元,商场、租赁住房、其他收入的占比分别为78.5%、20.1%和1.4%。已开业商场建筑面积为618万平方米(含车位总建筑面积为773万平方米),整体出租率为95.6%;冠寓已开业11.1万间,整体出租率为93.3%,其中开业超过六个月的项目出租率为95.4%。
另一方面,2018年龙湖集团年会上,邵明晓正式提出“空间即服务(SaaS, Space As A Service)”战略,确立地产开发、商业投资、租赁住房、空间服务、房屋租售、房屋装修六大航道,并在积极试水医养、产城等创新领域。
这时,龙湖已经彻底从从家族企业过渡到公司化治理,也完成了单一房开业务到多元业务的调整。
吴亚军2022年初在内部信中发出感慨:“的确,想一想,老邵不是我们的CEO而是友商的CEO,肯定够我们喝一壶的!”
那时,邵明晓已经开始铺垫退职的打算,当时新闻稿就表示,原CEO邵明晓升任集团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陈序平接任集团CEO,同时兼任地产航道总经理等职务。
同时透露,在新的岗位上,邵明晓未来将主要聚焦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进一步辅佐董事长聚焦战略、组织团队,多做知识赋能,为公司保驾护航;第二,全力支持管理团队,帮助新任陈序平取得更大的成功。
很显然,彼时邵明晓已放手公司具体事务,倾向顾问角色。
2022年10月28日,龙湖集团创始人吴亚军因年龄及身体的原因,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两个半月后,邵明晓因计划退休请辞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
前辈接连离开前台,新一代管理者已安排妥当,大家口中津津乐道的或许还有当年那些人和那些事。
来源:观点网 刘满桃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