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
饱受质疑之时,海天味业的核心产品酱油销售确已现疲态。
酱油是海天味业的起家产品,也是公司的核心产品。近几年,酱油产品贡献的收入占海天味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50%。今年上半年,酱油产品收入为74.93亿元,占比为59.05%,去年同期为70.16亿元,占比为59.73%。
但是,近年来酱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速不断下降。2018年至2021年,海天味业的酱油收入同比增速从15%下降至8%,今年上半年则为6.81%,进一步下降。
当然,基数增大也有一定因素,但增速持续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核心产品酱油销售收入增速放缓,带动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增速放缓。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250.04亿元,同比增速为9.71%,史上首次降至个位数。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5.32亿元 ,同比增长9.73%。
与之对应的是,2021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66.71亿元、33.9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8%、1.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64.30亿元、32.93亿元,同比增长4.09%、1.32%。
海天味业于2014年登陆A股市场,2014年至2020年,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两位数双增长,其中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的年均增速超过20%。
显然,2021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大幅失速。
或许,海天味业也已经意识到酱油产品的增长瓶颈,开启产品多元化战略。目前,在调味酱领域,除了酱油,公司还有黄豆酱、香菇酱、辣椒酱等产品,且发展不错,已经成为其第三大产品收入。而其第二大产品为蚝油,年销售收入在45亿元左右,表现也较稳定。
此外,公司还进入了腐乳、醋和芝麻油领域。2020年,公司宣布入局火锅底料市场,相继推出9款火锅底料产品。当年还推出了“雪里糖”品牌的白砂糖产品。
对于上述杂乱无章的跨界,海天味业曾回应称,受疫情影响,为了满足消费者一站式采购需求,公司在产品方向上适当的向米面粮油等多个领域延展,主业仍然是调味品。
综上,虽然积极推进产品多元化战略,但海天味业的净利增速仍然大幅放缓,这表明危机已经来临。
在最新的业绩说明会上,庞康表示,从全年的目标来看,目前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庞康说这段话的时候,海天味业的“双标门”尚未发生。经历了这次“风波”之后,消费者对调味品现状更加了解,海天味业能否完成目标恐压力更大。
此外,在酱油领域,除千禾味业、中炬高新在努力扩产外,资本也在“入侵”。最为典型的就是恒顺醋业,尽管其深耕醋业,但也进入了酱油领域。同时,知名企业金龙鱼也杀进酱油市场夺食。
在市场人士看来,本次“双标”风波,海天味业拙劣的应对措施,较大地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叠加业绩的下滑,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级市场上,海天味业曾经备受资金追捧。如果以后复权价来计算,上市初期,公司股价在60元/股左右,到2021年1月8日,股价最高达965.87元/股,累计涨幅达接近16倍。然而,去年初以来,股价一路下跌,到今年9月30日,股价跌至537.63元/股 ,累计跌幅超过40%。
与股价相关的市值,去年初以来,市值从巅峰时刻的超7100亿缩水至目前的3800亿,最高蒸发了约3300亿。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明鸿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天味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