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布局“不理想”
而对于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除疫情影响外,地处东北的桃李面包打入全国市场的计划进展不顺也是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
据中报披露,近5年,桃李面包在全国新成立的不少子公司,但到今年中期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据中报披露,截至2022年上半年,成立于 2000 年 9 月的上海桃李,净亏损318 万元;成立于 2016 年 6 月的武汉桃李,净亏损348万元;成立于 2016 年 2 月的合肥桃李,净亏损825 万元。
同期,2015 年 12 月成立的东莞桃李,净亏损377 万元; 2017 年 5 月成立的浙江桃李,净亏损743 万元。成立于 2017 年 11的青岛桃李食品净亏损19 万元。成立于 2019 年的泉州桃李,净亏损502万元。
此外,还有成立于 2019 年 3 月的海南桃李,净亏损711万元;成立于 2019 年的新疆桃李,净亏损487万元。成立于2017年的银川桃李,净亏损1.4万元。
此外,从各地区子公司的产能情况,也可以看出桃李面包的全国化进程已陷入僵局。
其中华东地区产能从2020年的6.7万吨/年,到今年上半年下滑至5.4万吨/年,产能利用率从88.4%,下滑至71.1%。
华中地区的武汉桃李公司,产能从1.2万吨/年,下滑到1万吨/年,产能利用率一直在50%左右。
最初在2020年,桃李面包还表示这是由于武汉疫情停工两个月导致的,但最近两个报告期,公司均表示武汉地区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此外,华南地区的产能也由年产近3万吨,下滑至1.2万吨,产能利用率也由77%,下滑至70%。

对于目前各地区的产能情况,桃李面包表示,“均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对于全国市场,尤其是南方市场拓展不顺利,也会使公司运营成本增加。
近几年,桃李面包在东北大本营地区不断推出新品,是消费者一直保持购买欲望;而且,凭借不错的产品质量,桃李面包此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华安证券表示,以桃李面包为代表的短保烘焙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中央工厂加批发模式和连锁店模式。连锁店模式通过产品、服务的差异化来获取溢价,主要面对高端消费人群,产品新鲜多样,口感较好,注重消费体验。
但这家券商认为,采取此种方式店面运行成本相对较高,表现为为高毛利、高费用、低净利。
此外,采用这种模式,桃李面包在除东北外的其他地区,产品上新速度也较慢。例如在北京以及南方地区,便很少看到桃李的新品。
这也是产能因素决定的,因为在东北产能发达,一旦新品取得不错的市场反馈后,很快就能大量生产。
而其他地区的新品大多从东北发出,即使取得不错的反响后,由于产能吃紧,依然无法大规模生产。
对于桃李面包后续在全国的布局是否能够改善,《投资者网》将会持续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 张斯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桃李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