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半就亏损11亿元 集采预期下盈利或遥遥无期
在内地资本市场,IPO发行审核被否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盈利能力、独立性、规范运行、会计核算等方面原因,而盈利可持续性更是审核的重中之重。
在营收方面,臻和科技所面临的竞争已经十分复杂,而在相应的利润方面,2年半的时间共计亏损超11亿元。2020、2021、2022H1的净利润分别为-5.81亿元、-4.07亿元、-1.88亿元,亏损程度并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燃石医学和泛生子、诺辉健康等企业身上。

而目前在我国,LDT市场的合法性仍存在较大风险,相关产品、设备、软件和服务没有获得监管机构的认证和批准即在院外提供外包服务,由此产生的事故风险和相关的政策牌照风险都将严重影响相关公司盈利的可持续性。
即使是获得药监局批准的IVD进院产品,其价格也异常之高,这当然也是臻和科技等公司能维持高毛利率的同时又能维持超60%销售费用率的原因。
数据显示,自2018年7月至今,NMPA批准的16款可商业销售的基于NGS的IVD产品,每项检测定价在3400-8250元之间,如艾德生物的NGS-10(维惠健)每项测试价格为8250元,而臻和科技的Genecast IVD-KNBP定价为7000-8800元。如此之高的定价以及销售费用率,后续被纳入国家集采或也不意外。
不过目前IVD产品并不贡献公司的主要业绩,核心产品2021、2022H1销售额仅有6.6百万和4.8百万,或许是由于定价过高的缘故,市场体量仍非常小。
不同于LDT业务的不确定性,臻和科技上市的市值预期或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于IVD的预期。从公司目前的研发管线开看,核心产品目前适应症为结直肠癌,还在临床的适应症黑色素瘤,其他管线还包括臻速安、臻全安等4款伴随治疗选择的试剂盒,以及Genecast IVD – MammaPrin等2款预后及检测试剂盒,和2款早筛试剂盒。
近两年以来的IVD耗材集采,或是对这类预期的重创。
自去年安徽试点后,IVD集采已经成为2022年国家医保局重点推进的项目,在今年8月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IVD集采。8月4日,江西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肝功能生化检测试剂信息申报工作的通知》。这是2022年重点推进的耗材联盟集采,预计将有相当多的省份参加。
IVD集采或将令本已连年亏损的臻和科技的盈利预期更加遥远。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肖恩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臻和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