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在公告中表示,入股该公司时,其控股子公司索菲亚华鹤门业有限公司木门业务的总体产能利用率较低,销售模式主要以经销商渠道为主,在索菲亚木门品牌的拓展阶段,可以借助工程项目渠道来拓展现有销售模式,从而达到消化产能、增加销售收入的目的。除了木门业务以外,未来公司可以通过中山保富或直接与保利地产合作,进一步开展橱柜业务、地板业务以及其他全屋定制类产品业务。
也就是说,索菲亚看中的是中山保富与保利地产的订单以及借助中山保富与保利地产合作的可能性。增资时,索菲亚与股份出让方张建松、隆东投资签订了业绩承诺,出让方承诺中山保富在2019年、2020年、2021年三个会计年度内,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00万元、2000万元和3000万元。若出现未实现业绩承诺的情况,索菲亚有权要求出让方按每1元出资额人民币2.8元的价格及转让比例回购索菲亚持有的中山保富股权。
然而,至今三年对赌期已结束,期内中山保富并未完成业绩承诺。公告显示,2021年会计年度结束后,中山保富未经审计的累计扣非净利润仅为467.03万元,远不及业绩对赌要求。然而,索菲亚非但未要求对方依据业绩对赌协议给出相应补偿,反而在4月12日发布公告表示,受新冠疫情及地产调控影响,政策、市场环境较作出业绩承诺时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了中山保富的订单需求,其订单产能未正常发挥,未完成业绩承诺条款的要求。因此,公司于4月1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对外投资项目相关业绩承诺的议案》,调整后业绩承诺为中山保富在2019年-2024年六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累计不低于6000万元。
针对该对赌协议调整,深交所迅速对索菲亚下发了关注函。监管部门要求索菲亚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四号——上市公司及其相关方承诺》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条规定,说明公司本次调整业绩承诺是否是规定要求的可以变更、豁免的情形;业绩承诺已履行的审议程序是否合规;双方是否存在超期未履行承诺的情形;说明索菲亚在此次调整业绩对赌承诺的同时,取消相关回购条款,相关调整业绩承诺方案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有利于保护上市公司的利益。
一位法律从业者对红刊财经表示,监管部门主要关注其相关调整动作是否符合相关法规,以及其履行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在其看来,调整业绩承诺或也为公司无奈之举,“调整对赌协议的目的是不立即触发对赌补偿,给做出业绩承诺的主体一些缓冲时间或空间。虽然不排除有些利用规则恶意逃避责任的情况,但适当减轻承诺方的义务,表面上看上市公司可获得的业绩和补偿水平降低了,长远来看平稳过渡可能更有利于上市公司。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不管承诺人当初是‘逃票’还是买‘假船票’上了上市公司的船,现在大家已经在一条船上了,如果直接在船上打起来就一损俱损,让他亡羊补牢想办法‘补票’可能还好些。”
然而,索菲亚本因意图加码大宗业务参股了中山保富,目前来看,虽然其是否通过该项交易达成初衷尚难以衡量,但中山保富给索菲亚带来的利润远远不及预期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此时,索菲亚想方设法帮助中山保富“补票”并引来监管机构质疑,显示出其风控并没做好,加码大宗业务的路并不平坦。
事实上,收到关注函后,4月23日,索菲亚决定撤销针对对赌协议的调整,并尽快与中山保富及业绩承诺方重新谈判,督促其尽快完成业绩承诺。
大宗业务或迎市场收缩
2021年付出了惨重代价后,索菲亚的大宗业务开始调整方向,其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大宗业务总体策略是稳步推进,持续优化大宗业务客户结构,注重开拓支付能力有保障的工程客户,同步做好风控,做好应收账款追缴以及应收票据风险管控。
然而,经过2021年的大浪淘沙后,具备良好资信条件的地产企业数量有所收缩。在布局“To B”业务损失惨重后,家居企业未来对大宗业务客户的选择也将趋于一致,大宗业务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张剑锋认为,市场出现收缩即对定制家居企业提出考验,基于综合实力能够掌握市场定价权、谈判权的企业,有望在这轮竞争中胜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地产企业中,国企、央企的资信条件普遍相对较为良好,定制家居企业面对这部分公司很难占据强势地位。
在其百亿之年,曾被视为“潜力股”的大宗业务,让索菲亚狠狠地摔了一跤,竞争更趋激烈的大环境下,该业务的前景也显得较为晦暗,未来其大宗业务如何布局,仍是索菲亚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来源: 红刊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索菲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