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猪为例,在抢购母猪时正邦科技也在淘汰低效母猪。根据评级报告,2020年四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正邦科技分别淘汰45万头和35万头低效母猪,2021年二季度将进一步淘汰5万头母猪,即2021年上半年淘汰40万头母猪,而全年淘汰约220万头母猪,意味着下半年淘汰母猪约180万头,四抢战略来了个急转弯。
这显然是正邦科技对行业误判的结果。在产能大量出清后,低下的产能利用率伴随着大量在建工程。2021年三季度末,正邦科技在建工程为历史高位的41.21亿元,主要就是各地在建的猪场。
正邦科技的景气高峰扩张并非依靠自有资金,而是和大多数同行一样选择不断对外加杠杆。即使江西国资开始进场,但这能挽救正邦科技紧张的资金链吗?
资金链紧绷
2月14日,正邦科技发布质押公告,控股股东正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江西永联农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江西永联”)的质押比例都已经超过80%,剩余的三家主要一致行动人中的两家已经100%质押。
正邦集团未来半年内无到期质押,一年内到期的质押对应融资额10.5亿元;江西永联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对应融资额10.5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质押对应融资额17.1亿元;剩余两家100%质押的一致行动人主要也是一年内到期融资。
与质押尚有缓冲期相比,短期借款并没有太多的周旋余地。2021年三季度末,正邦科技货币资金为60.7亿元,公司在互动平台透露三季度受限资金为36.25亿元,即公司可动用的资金不过略超20亿元,同期仅仅短期借款一项就有139.93亿元,可动用现金不到短期借款的零头。
2021年三季度末,正邦科技长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合计为223.19亿元,其中短期债务占比约70%。正邦科技资金主要投向母猪、仔猪和建设猪场等,都是长期项目,借款却以短期为主,公司债务是否期限错配了呢?
成长型的企业为了不断发展,需要持续增加投入,这无可厚非。但一家公司多年来始终无法贡献自由现金流,这究竟是成长需要还是价值毁灭呢?2016年起正邦科技养殖业务收入和毛利占比开始明显提高,公司经营现金流也始终为正,2016-2020年,正邦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124.11亿元。
同期,公司资本开支即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合计为254.52亿元,超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一倍有余,这意味着正邦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带来自由现金流。上市公司根本没有为股东创造真正的真金白银,这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毁灭。
就在日前,正邦集团与江西国资江西省铁路航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不低于100亿元的合作协议,目前后者子公司已为正邦科技代采约8000万元的饲料。公司资金紧张情况可见一斑。国资出面可以解决公司的燃眉之急,但国资是否会纾困质押、解决短债和担保等问题呢?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负债外,担保的隐性负债同样让市场担忧,尤其是并非企业内部的担保问题。根据2月12日正邦科技发布的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保总额为386.55亿元,占2020年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166.24%,在2021年巨幅亏损后,担保占净资产的比重将直线拉升。
上述担保是企业合并范围内的担保。除此之外,截至2022年1月31日,未经审计,正邦科技及子公司与商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及其他上下游合作方签署担保协议实际发生的担保贷款余额累计为108.52亿元,占2020年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46.67%。这些在与报表内企业不同的担保显然是一个隐性债务。
正邦科技猪价在10元/公斤上下已有半年出头,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育肥完全成本为每公斤19.81元,正邦科技还能坚持多久,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还能坚持多久呢?
截至发稿,正邦科技没有回复《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的采访。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记者 杨现华/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正邦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