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年还在抢母猪等,下一年就集中淘汰母猪,正邦科技正在为错判猪周期买单。
由于猪价下跌,生猪养殖公司业绩不佳已板上钉钉,但正邦科技(002157.SZ)公告2021年公司最多亏损近200亿元后,市场还是吃惊不小,连续两日跌停是最明显的注脚。在猪周期景气高峰时选择的加速扩张,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正邦科技是本轮猪周期中扩张最为积极的公司之一。即使是疫情影响明显的2020年,正邦科技还制订了“抢母猪”和“抢仔猪”战略。此时已经是猪价高峰的最后,随着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恢复正常水平,猪价从高位跳水。
在拼命扩产能过程中,正邦科技使出浑身解数加杠杆融资,如今负债危如累卵,质押风险频出,公司及子公司和金融机构、上下游客户合作方等签署的逾百亿担保更是隐性负债。
当初扩张时正邦科技花大价钱外购母猪,如今公司将大部分母猪淘汰,那扩张时投建的大量厂房作何用途?即使在猪周期高峰时能创造利润,长期而言正邦科技并没有创造真正的真金白银,因为公司自由现金流始终为负,这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价值毁灭。
2021年巨亏
根据业绩预告,正邦科技2021年营收在465亿-49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82亿-197亿元,同比下降416.84%-442.96%。
正邦科技表示多种因素造成了巨亏的局面:生猪量升难抵价跌影响利润88.73亿元、淘汰约220万头母猪亏损62亿-68亿元、计提减值和退租补偿等合计造成约27亿元损失。
截至2020年,2007年上市的正邦科技合计十余年的归母净利润也不过98.54亿元,十余年的累计盈利不抵一年的亏损。虽然上市以来利润有波动,但之前猪周期变化并未造成正邦科技的明显亏损,公司仅在2013年有过一次小幅亏损。
在已经公告业绩的上市公司中,正邦科技的亏损跻身前三,在一片预亏的养殖公司内亏损最多。在其他养殖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后,股价并未有明显的异动,正邦科技公布巨幅预亏后,公司股价连续两日一字跌停。
由于猪价下跌,市场对养殖公司的亏损早有预期。其余几家养殖公司的亏损要么符合预期,要么较预期有所扩大。
根据Wind一致预期,机构预测正邦科技2021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略超67亿元,最终结果较市场预期超出近两倍,公司股价连续跌停也就不足为奇了,公司股价较高峰值已经跌去约75%了。
如今整个养殖行业的大面积亏损,是包括正邦科技在内的养殖公司在为其之前的急剧扩张买单。在本轮猪周期景气度上行以来,正邦科技是扩张最积极的公司之一。
在向养猪大踏步扩张前,正邦科技的主要收入和盈利来自饲料。2019年之前公司毛利主要来自饲料,2020年养殖收入才首次超过饲料业务。以饲料为主的正邦科技2007年上市时也有养猪板块,不过仅有不到10万头,更像是饲料的辅助业务。
上市后正邦科技加速推进养殖板块,但到2013年公司生猪出栏114.98万头,规模才首次破百万头;2016年,公司生猪出栏226.45万头,升至A股第三。此后正邦科技养猪开始明显加速,尤其是2020年后加速更为明显。
2017-2020年,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分别为342.25万头、553.99万头、578.4万头和955.97万头。在规模接近千万头后,正邦科技升至行业第二。2021年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492.67万头,同比增长56.14%,在公布数据的上市公司中继续保持行业第二。
由于环保禁养和非洲猪瘟影响,本轮猪周期尤为明显,但正邦科技错在于行业景气高位时加速扩张,这从公司外购母猪可以窥见一斑。公司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主要是母猪,其来源途径有二:一是自行培育,二是外购。2017年和2018年,正邦科技生产性生物资产为9.8亿元和11.09亿元,变化不大,2019年猛增约3.6倍至50.95亿元,2020年又增长近八成至91.06亿元;2021年三季度末下降至59.47亿元,这与公司业绩预告中提及的淘汰母猪相吻合。
为了扩大母猪规模,2020年,正邦科技采取了“四抢”战略:抢母猪、抢仔猪、抢养殖指标、抢人才,“对当下行业判断的必要之举”。2020年年末,正邦科技员工增长近1.2倍至52322人,在原有20万亩土地储备上南方区域新增4万亩土地,2021年淘汰母猪约220万头后,剩余存栏能繁母猪38万头、后备母猪22万头。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正邦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