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的大规模裁员、巨量未在财报中显示的或有私募债、接连被标普负面展望、惠誉下调评级、销售预冷…….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龙光在开年以来遭遇了股债双杀。今年以来龙光股价跌去了20.5%,而目前存量的海外债无一例外均出现了大幅啥跌,票面较此前的100左右跌至60-70左右的水平。

Wind数据显示,包括永续债在内,龙光集团目前的存量海外债约为36.6亿美元,再加上近期发行的19.5亿港币的可转债,合计近40亿美元海外债。即使按照龙光自己所说的不超过10亿美元表外或有负债,这个表外比例也是不小的,这对于公司的财务报表的透明度而言是一个巨大信用冲击。
而这也间接引起了市场关于龙光与审计师出现分道扬镳的传闻。
明股实债疑云仍在?
实际上,龙光也或曾因财务小动作与上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分道扬镳。龙光2017年中报的时候审计师是毕马威,年报就更换成了现在的安永。在2016年龙光地产的财务报告中,作为当时龙光的独立审计师,毕马威出具了两项保留意见: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截至2016年底,平安大华已向“龙光骏景”以及“惠州东圳”分别注资48亿元、39.6亿元,同时龙光还在2016年为回购“龙光金俊”49%的股份向平安大华付款约20.86亿元。毕马威认为,龙光将上述交易归为权益交易并不妥,其在审计龙光2016年年报时发现若干相关股权的回购协议和付款责任。
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明股实债”的抽屉协议,而惠州东圳项目在2016-2017年引入平安大华后,又在2018-2020年引入金谷信托(2020年底已成100%控股公司),而信托的资金性质大多数固定收益类的,“明股实债”的嫌疑也很大。
实际上,2016年底上述“龙光金俊”、龙光骏景”以及“惠州东圳”等3家公司的非控股少数股东权益基本上就是龙光集团2016年的全部少数股东权益。也就是说,彼时龙光的账面少数股东权益基本都是“明股实债”,而实际上行业内确有不少“明股实债”都是直接发生在表内的少数股东权益之中。查看龙光理念财务报表,龙光集团的少数股东权益近年来明显快速增长,截止2021年中已达到252亿元的规模,占总权益的35.63%。

正如龙光集团在2021年半年报中收购的附属公司股权中,收购前珠海耀荣的另一个少数股东为深圳市格鑫投资有限公司,其注册的经营范围为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企业管理咨询等。收购前深圳骏业的一个少数股东为深圳市宏诚投资有限公司,其为深圳市格鑫投资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同样为一家经营范围为投资的公司。

此外,在公司2020年底年报披露的部分子公司中的少股股权,有部分为投资类公司持股,这其中或有不少类似于信托持股的情况。因此,龙光地产依然有着明股实债的疑云,而安永成为审计师以来的3年来,或许同毕马威一样有意分道扬镳也并非全无根据。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大眼楼管/小飞鼠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龙光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