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抗肿瘤创新药、中科院士医学泰斗、“骗子”关联方、核心产品从第三方引进、高瓴资本站台、股权转让迷雾重重、零营收却估值315亿元,集众多标签于一身的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和药物”)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药界新星,还是一场医学骗局?
时代商学院将以系列报告的形式,从公司历史沿革、盈利估值、科创属性、信息披露等角度展开分析。此前,时代商学院已于5月26日发布系列报告第一篇《四年亏损13亿,无自主研发产品,海和药物315亿估值底气何在?》,本文为系列报告第二篇。
人人都有贪嗔痴,中科院院士也不例外。海和药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医学名人利用职务之便创业、站台和借助“白手套”洗白的野蛮历史。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后,海和药物55%的股权通过绿谷制药等转让给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以下简称“药物所”)前所长丁健,从而完成了国有资产的私有化。
丁健是否通过“代持”的方式,从药物所获取海和药物股权?丁健、绿谷集团实控人吕松涛、上海药物所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一、中科院院士丁健曾为“骗子”公司站台
踏入资本市场这个名利场,也意味着走进了舆论的聚光灯下。
1994—2013年,丁健历任药物所药理一室课题组组长、副所长、所长。
2011年,海和药物由药物所和上海张江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各出资50%创立。也就是说,海和药物的创立,时任所长的丁健或是主要推动者或发起者。
除了上述身份,丁健还是绿谷集团旗下绿谷制药的董事。
绿谷集团的黑历史颇多,其前身是靠虚假广告兜售保健品的上海巨人集团。上海巨人集团倒了之后,分家出来的吕松涛通过绿谷集团售卖的“神药”却神通广大地坚挺十多年,中华灵芝宝、双灵固本散、绿谷灵芝宝换着马甲,被监管部门打倒再爬起来,坑了数不清的癌症患者,挣了大把黑心钱。绿谷集团也由此获得“骗子”公司称号。
据媒体报道,上海巨人集团倒台后,1996年,绿谷集团创始人吕松涛用1.5万元贿赂他人拿到了“中华灵芝宝”等5种药品的上市批文。没有任何药理药性、毒理毒性和临床试验,“中华灵芝宝”便冠上了“抗癌神药”称号。
2002年,央视、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揭露“中华灵芝宝”涉嫌虚假宣传,将保健品包装成抗癌神药。被多地工商局、卫生部门查处后,中华灵芝宝被作为假药,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了药品批文。
然而,吕松涛又神通广大地通过某些实权人士的帮助拿到了新的药品批文,中华灵芝宝也成功换皮为“双灵固本散”,继续忽悠兜售假药。
而双灵固本散的营销套路与中华灵芝宝如出一辙。据报道,“双灵固本散”被列入国家级《违法药品广告公告》的次数高达800多次,曾创下国内药品违法广告之最。
2007年,因“临床实验资料存在不真实问题,该品种广告宣传内容超出已批准的功能主治范围”,国家药监局注销了双灵固本散的国药准字批号。
在帮助中华灵芝宝成功“换皮”这件事上,丁健功不可没。2004年绿谷集团股东陈金撰写了论文——《双灵固本散抗肿瘤研究及临床应用》,得出了惊人结论:双灵固本散对肝癌细胞抑制率高达93.6%,肺癌抑制率高达100%。
彼时绿谷集团称,这些实验数据是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教授合作实验得出,丁健正是当时药物研究所的所长,主攻肿瘤用药方向,是我国抗癌协会和药理学会的常务理事。
目前,丁健仍担任药物所药理一室课题组长、上海药物所肿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据华商韬略报道,作为行业大牛,丁健还为绿谷集团带来了世界首款阿尔兹海默症治疗药GV971,该项目最初由药物所所长丁健主持,后由药物所研究员耿美玉接手。
然而2019年,包括耿美玉在内的三名研究员和学者被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论文造假,震惊整个学术界。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和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