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多元化偿债能力不足
金智科技净利润过山车,源于产业多元化布局失利。
金智科技创立于1995年。公司在官网中称,用科技创新推动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业务发展是金智科技持续发展的动力。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增强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客户服务的内在底蕴,不断拓展业务方向、市场营销、对外合作。
目前,公司主业围绕智慧能源、智慧城市两大业务板块。在智慧能源业务板块,完成了电力自动化业务整个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包括电力产品业务、电力设计及总包业务、新能源投资运营业务三类业务。
由于上市初期经营业绩原地踏步,金智科技积极实施产业多元化布局,主要途径是投资及并购。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金智科技相继收购了金智智能、晟东电力、乾新能源、领步科技、中电新源、北京易普、乾华科技、金智晟东等多家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
通过这些收购,金智科技扮靓了财务报表,2013年至2015年,公司净利润高速增长,或源于收购。
不过,从2016年开始,金智科技净利润频繁波动,一方面是表面上的净利润快速增长,实际上是应收账款不断攀升,坏账损失迅速增加。2016年至2018年,公司坏账损失分别为0.29亿元、0.37亿元、0.36亿元,而在2011年,坏账损失为0.05亿元,2015年也只有0.14亿元。另一方面,金智科技多采用现金收购,导致债务攀升,财务费用迅速增加,吞噬了利润。
2015年,公司财务费用为0.23亿元,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0.52亿元、0.56亿元、0.77亿元,逐年增加,均两倍于2015年。
为了支撑并购,2015年,金智科技实施过一次定增,募资2.2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此外,公司还于2016年发行过规模为5亿元的公司债。加上IPO募资,上市以来,公司直接融资9.61亿元。
显然,这些募资并不能支撑金智科技产业多元化布局,公司财务压力日益凸显。
2017年底,金智科技资产负债率为67.78%,为上市以来最高位。
系列并购后业绩不佳、财务压力大,金智科技选择甩卖资产、收缩战线应对。2018年开始,公司重新聚焦主营业务、持续推进“降杠杆”,低价处置资产、剥离不佳子公司,部分为前期收购而来的资产,以回血缓解财务压力。到今年一季度,处置资产行动还在继续。
从财报披露的数据看,金智科技仍然存在偿债压力。截至去年9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4.15亿元,而债务为8.85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7.4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去年6月,金智科技曾披露,公司控股股东金智集团正在筹划拟将其持有的大部分股份转让给齐鲁交通,交易完成后,齐鲁交通将持有公司20%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此后,公司又披露向齐鲁交通定向发行股份。去年12月24日晚,公司终止了定增,原因是齐鲁交通与山东高速集团正在重组,定增的先决条件尚不满足。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金智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