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同样获得DWB牌照的蚂蚁集团因为资金监管、股权穿透等因素已经推迟了原定于年内的A+H股双上市计划暨本年度全球最大IPO募资。这也从侧面说明,绿地控股的数字银行计划仍需要根据国家政策方向来谨慎发展,在实际落地上需要更多时间;同时,新金融模式所能带来的利润回报亦无从衡量,分拆上市计划更是难上加难。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而最是时间从不等人。要在2021年年中前,实现将现金短债比从0.78提升到1倍以上的第一次“降档”,绿地控股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再提分拆贸易港业务上市
除了金融板块外,贸易港业务的分拆上市亦再次提上日程。
作为大消费战略的主要实施者,成立于2005年的绿地贸易港集团(原绿地商贸集团)重在开拓国际贸易、终端零售、商业运营、商贸物流领域,围绕进口全产业链布局,“买全球、卖全球”。该平台于2017年便传出要分拆上市的风声,并在绿地控股大小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据企业披露,绿地贸易港2019年营收67亿元,同比增速达91%,对于绿地控股多元化业务发展所起的助力明显。其中,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自2018年11月开业,已开业项目4个、在建10个,现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138家企业及组织入驻,开设国家进口馆34个,引进商品超6万件,累计交易额超50亿元。
2020年,绿地控股有很多个关键词:国企混改、免税概念、资产推介……具体到绿地贸易港而言,虽然海南自贸港等政策东风导致免税牌照申请仍是绿地控股中小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传言,但第三届进博会才是其大力着墨的宣传点。
观点地产新媒体获知,绿地贸易港在今年进博会上首次成为组展商,完成组织32个国家和地区的155个海外品牌参展工作,参展总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引进展品2800余件。同时,作为采购商,又与68家企业达成采购意向签约,累计意向采购金额超过12亿美元。
于零售连锁上,绿地贸易港正式发布线上贸易港平台G-Hub APP,线下已于一二线城市布局80家门店,第三届进博会开幕以来,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额超过2300万元。
于商业运营上,其城市商业综合体“绿地缤纷城”已于北京、上海、武汉、南昌、西安、宁波等城市开业超过10个项目,聚焦家庭亲子、城市白领、年轻潮人等多层次人群消费。
于物流地产上,绿地贸易港已在天津、武汉、成都、苏州、芜湖等地拿下超过1000亩用地,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标仓储投资建设、供应链增值服务、物流与保税园区运营等业务。
在绿地控股2020年三季度报告中,关于绿地贸易港的内容只有寥寥数行。其中,绿地控股提到,公司三季度国际贸易快速上量、订单新增16亿元,正在“积极谋求在海南设立供应链总部及结算中心”,这明显与投资者们关心的免税牌照申请无关。
此外,对于绿地控股的基建业务,虽然明确公告称暂时没有分拆上市的计划,但或许董事长张玉良抱以的期望更高——基建业务营收已经与地产业务接近。
绿地控股正在基建业务上冲刺扩张。继完成收购广西建工66%股权之后,绿地控股又签约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混改,提高了2015至2019年间每年一家的混改速度(贵州建工、江苏省建、西安建工、天津建工等)。
2020年4月,绿地控股同时揭牌绿地大基建集团、绿地大基建技术研究院,并签约首期50亿绿地大基建产业基金。据媒体报道,张玉良对绿地大基建集团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8000亿元。
因项目规模体量大、周期更长、回款更慢,基建业务所需占用的资金也不在少数。追求“一年降一档”的绿地控股将会如何平衡发展与“降档”,如何平衡地产与基建业务,想必也将更受市场关注。
来源:观点地产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