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联行是这个行业的缩影”
从1993年就开始跟地产商打交道的陈劲松,为何没能及早拿下二手房市场?
“做一手房代理的人不具备做二手房的基因。”广州一位代理行负责人认为,当年享受了增量市场红利的地产代理人,很难去做繁琐的二手房交易。
他给记者描述了一段当年的美好时光。2000年左右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增量市场的空前繁荣期,地产代理和二手房中介有着清晰的界线。地产代理走的是专业化路线,穿着体面,进驻案场,通过专业策划和拓客团队推进销售。二手中介则跑街串巷,靠深耕城市区域争得一席之地。
彼时的大代理商,与地产商一起制定着“玩法”,赚得盆满钵满,即便是小代理商,也能见缝插针,同时代理多个楼盘,获利颇丰。在没有限购政策的年代,一些资本雄厚的代理商自己拿下上百套房,转手就是几千万进账。
“那时的地产代理是看不上二手房业务的。”该负责人感叹。
尽管早在2000年左右,世联行曾在深圳华侨城等富人区开了几家二手房门店,但因二手房交易的繁琐、管理难,很快就关闭了。陈劲松没有想到,他关起的这扇门后,日后孕育出了无数强大的对手,其中就有链家。
凭借大规模布网门店的线下优势,链家将二手房交易与金融业务打通,并实现了平台化管控。2018年,贝壳诞生,平台+渠道的玩法,简单粗暴但有效,尽管越来越高的渠道费让开发商既爱又恨,但这种结果导向和按成交支付佣金的模式,也让开发商的成本变得可控,而传统代理模式逐渐式微。
“世联行是一家做一手房策划代理出身的公司,因此营销是强项。我们也始终不认为营销会过时,也从来都没相信过渠道为王这件事。”2017年,陈劲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一度否认渠道的价值,但据记者了解,2015年3月,他曾试图与Q房合作打通线上渠道业务,但终未能成行,这也使其错过了最后一次机会。
如今,世联行易主大横琴,未来将去向何方仍未可知。
“世联行是这个行业的缩影,当年做得好的一手代理公司如今几乎无一幸免。而没有享受过代理红利的二手房公司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杀出一片天。企业成败根本上还是时代的产物。”一位在深圳从事地产代理十年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唐珊珊丨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世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