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同策失利仅仅三天后,老牌房地产中介世联行抱上国资大腿,实控人“割肉”筹资,撕开了世联行艰难困局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7月1日,世联行(002285.SZ)公告,控股股东世联中国向珠海大横琴转让2.01亿股世联行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5%,占世联行总股本的9.9%。交易总对价5.56亿,每股2.8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折让3%左右。
转让完成后,世联中国持股从39.51%下降至29.61%,仍为世联行控股股东,但已经低于30%的资本市场安全线;大横琴持股9.9%,成为世联行第二大股东。
本次股权转让也导致世联行实控人陈劲松、佟捷夫妇持股从39.61%降至29.71%左右。
受交易推动,世联行股票今日开盘即涨停,收报3.18元,市值64.8亿。为何资本市场对于世联行的新股东如此期待?
大横琴成立于2009年,由珠海横琴新区国资委全资持有,是横琴新区的“城市运营商+产业发展商”,拥有建设开发、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的城市发展全链条服务业务。国资背景的大横琴总资产811.28亿,净资产397.58亿,项目总投资约2759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世联行引入国资股东大横琴,距离其终止收购同策仅仅三天。
那么,世联行为何割肉也要抱上国资大腿呢?
转让公告显示,引入大横琴除完善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构,还可为世联行拓宽融资渠道。确实,融资已经是世联行重中之重的问题。
截至一季末,世联行有息负债达到23.17亿,其中短债21.88亿,而其手头现金仅有23.66亿,勉强覆盖短债。
为筹集资金,今年以来,世联中国已经两次质押共计1.2亿股股票,占世联行总股本的15.51%,以当时股价计算,总市值在3.6亿左右。其中,5月29日质押的6000万股是为世联行申请贷款进行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世联行还面临着融资不畅的困境。6月28日,世联行一笔17.3亿的可转债终止发行。这笔可转债议案已经在2017年通过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对于终止发行的原因,世联行表示“鉴于资本市场环境及公司资本运作计划调整”。
确实,世联行近期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实在惨不忍睹。在2015年的房地产红利期,世联行股价最高攀升至25.91元,但随着房地产行业整体降温,做新房中介买卖的世联行股价也一泻千里。目前股价3.18元,仅有高光时刻的一成多。
二级市场的表现是世联行业绩的折射,这家成立27年的老牌房产中介公司,正面临着建立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世联行困局
世联行成立于1993年,是房地产中介“老大哥”,也是首家登陆A股的房地产综合服务提供商。
2018年底郁亮的一句“活下去”,扯下了房地产行业热闹喧嚣的遮羞布。持续走低的房地产增速,无疑表明房地产行业已经从黄金时代走至白银时代,甚至,由于不少房企因资金链问题纷纷爆雷,有观点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含金量已经从王者掉到青铜。
但比房地产行业更快走至寒冬的,是房地产中介行业。
自2017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增速不断下滑,房企获客难度加大,渠道取代中介成为一种行业趋势。作为房企中介的“老大哥”,世联行成为行业变局的“牺牲品”,业绩压力不断增加。
2018年世联行首次出现业绩下滑,当年实现营收75.3亿,扣非净利3.7亿,同比分别下滑8.26%和61.69%。
2019年世联行业绩再度下挫,营收、扣非净利分别为66.5亿、0.37亿,同比下滑11.73%、89.85%。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史上最难开局。房企尚可以通过线上卖房自救,但作为房地产中介的世联行却无法改变业绩跳水的局面。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世联行实现营收10.6亿,同比下滑19.09%,同时由盈转亏,扣非亏损1.8亿,同比下滑517.85%。
2018年之前,世联行的毛利率都在30%以上,2018年首次下滑至27.74%,2019年再下滑至19.42%。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世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