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的营收为27.47亿元,净亏损2.14亿元,对应的P/S倍数为22.5倍。这个P/S倍数,可以给到代表核心技术方向的芯片公司(如寒武纪),也可以给到GMV增长高达100%的电商公司(如拼多多)。甚至,给到行业龙头阿里健康也说得过去。
而给到平安好医生,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想象力。
确实,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后,平安好医生被各大国际券商看好,纷纷调高了其目标价。但这些国际券商有个通病,就是很可能没有体验过平安好医生和其它玩家的服务。当然,这些国际券商虽然没对比过服务,但深谙大道理:那就是有足够理由相信平安集团的马明哲总。
方蔚豪面临的任务很艰巨,2019年平安好医生就号称有3亿多的注册用户,这么大的数据再大幅往上涨,很容易让人觉得假。而占收入主体的“卖药”(商城)和“消费医疗”业务,明显会打不过阿里、京东、美团这些电商平台。在线医疗这个业务,是个好故事,但做收入不容易。
进一步整合母公司平安集团的内部资源,是方蔚豪为数不多的选择。用花旗银行的话说就是:平安好医生新任首席执行官加强了公司与平安集团的协同效应,并有可能增加在中国商业保险的长期参与度。
用更直白的话说:平安好医生可以借助平安集团的背书,比同行更快和各地政府建立起合作,打通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医保报销,顺便兜售平安集团的商业保险。
方蔚豪不会坚持前任王涛的流量打法,一是确实打不过互联网电商平台,二是身兼平安医保科技、平安租赁董事长的方蔚豪作为更为纯粹的平安人,更有动力去整合和盘活平安内部资源。
一个悖论是,平安好医生越是向平安内部整合,作为投资者,更应该买的是平安集团而不是平安好医生的股票。
更大的挑战是,等京东健康登陆港股后,平安好医生会成为互联网医疗股的第三选择。过往的经验说明,排在第三的,是真的不会受投资者青睐。从这个角度看,平安好医生确实比之前更危险了。
来源: 亿欧网 苗三波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平安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