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平安好医生发了一份看起来还算不错的2020年中报:上半年营收27.47亿元,同比增长20.9%;净亏损2.14亿元人民币,收窄22.1%;在线医疗板块收入6.95亿元,增长106.8%,占收入的比重从 去年同期的14.8%,上升到25.3%;2020年6月的月付费用户数为300万人,同比增长32.3%。
这是平安好医生新任董事长方蔚豪交出的第一份财报,尽管力图向外界传达出新气象。但和前任王涛掌权时一样,平安好医生的业绩和市值看起来不错的背后逻辑没有变:
背靠强大的平安集团,无论是用户,还是实际的收入,相当比例和母公司有关联;
另外,疫情使大量用户转到线上,加上互联网医疗的政策东风,让平安好医生股价大涨,超过了正常的估值范围。
当前的背景下,有个好爸爸,并不是劣势,千万创业者求之不得。但对于已经跨过了千亿市值的平安好医生,要想再进一步,得表现出独立生存能力才行。
无论是前任操盘手王涛,还是现任的方蔚豪,在平安好医生都没有什么股份。从人性来讲,这缺了点让人拼命搏杀的动力,独立生存的血性和决心都会受影响。
另外,此前平安好医生面临的竞争,大多来自中小玩家,巨头在这个领域大多还处在小规模试水阶段。疫情大背景下,政策的东风把平安好医生股价给吹了上去,同时也让各大巨头感受到了风向,于是今年纷纷大举杀入。
同样在港股上市、市值是平安好医生2倍的阿里健康,虽然收入构成还很不一样,但两者会越来越像,已经是直接竞对关系。
最针锋相对的京东健康,相互之间各业务线高度雷同,平安好医生的几大业务在京东健康上都能找到。
8月17日,平安好医生对外宣布推出名医工作室,紧接着8月18日,京东健康就宣布正式推出家庭医生服务产品——“京东家医”。
而借助强大的外卖物流体系,送餐的美团、饿了么卖药卖得顺其自然;即时性的物流能力,可以支撑用户的即时性用药需求,美团和饿了么用高频餐饮带低频药品,不需要做广告就能拥有海量用户,它们甚至比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在卖药这个事情上更有竞争力。
此外,刚收购了百科名医的字节跳动,目前还很难看出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不过,它不太可能去走百度的老路,仅靠卖医疗广告赚钱,未来杀入互联网医疗的可能相当大。
而被疯狂吐槽的百度,不可否认地在医疗领域根基也很深。至于多次推迟上市的微医,除了缺了一个好靠山,整体实力未必比平安好医生差。
江湖的位置,讲究德位的匹配。平安好医生的业务虚弱+高市值,遭人觊觎再正常不过。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平安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