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电商平台新蛋中国突然在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司战略调整及网站重整的公告”。
公告称,因公司战略调整的需要,自2020年1月1日起,新蛋中国进行网站重整,支付通道暂时关闭,网站重整完善时间待定。
对不少新电商人来说,新蛋网是个陌生的存在。但对于老电商人来说,对其无疑有着更为深刻的记忆和说不出的惋惜。
事实上,在十多年前,新蛋中国也曾辉煌一时,一度比京东还要火爆。
据悉,新蛋网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美国南加州,网站主要从事电脑、消费电子、通讯等3C产品的网上销售。这家在美国起家的消费电子B2C电商,由来自中国台湾的张法俊创办。
有着先发优势的中国新蛋网,却在短短六年内泯为众人,渐渐销声匿迹。而同一时期出发的京东,却能迎头赶上,最后远远抛开新蛋,成为电商巨头之一。
如今,美国新蛋网也不复辉煌,作为曾经的美国本土3C电商巨头,在2019年上半年GMV总额却只有10亿美元左右。而它最大的对手亚马逊,可谓如日中天,2018年GMV接近3000亿美元。如今的新蛋,仅仅是当前的亚马逊一个零头。
为何新蛋集团在中国发展不起来,在旧战场美国也不复往日辉煌?新蛋失败的原因何在?
从新蛋离职高管到市面媒体大多都认为,新蛋失败的很大原因,总的来说有三个点:
一是归咎于张法俊的独断专行,不采纳花钱抢中国市场的建议,不敢花钱也不敢亏损,从而导致“中蛋战略独立性越来越弱,几乎依附于美蛋”。二是认为张法俊不看好中国市场;三是高管的频繁变动。
这些市面上的分析都没有错,但都没有说到最重要的点。其实导致新蛋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战略定力。游移不定的战略选择,使其数次错失早期快速崛起的机会。
死于没有战略定力
2004年,经由新蛋中国员工卜广齐建议,张法俊决定将美国电商模式复制到中国来。2005年,中国新蛋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而此时的京东仍刚刚进入电商,当年销售额仅1000万元。同年,美国新蛋销售额已突破13亿美元。
就在卜广齐想趁着新蛋势如破竹的势头继续再上一个台阶,在中国大规模扩张其在中国市场扩张3C零售业务时,计划却被踩了“刹车”。
面对首次尝试成功,给张法俊带来的并不是喜悦,而是陷入深深的沉思。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张法俊有三个选择:选择一是中美电商市场同时进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选择二,舍中取美。全力打美国市场,三年IPO成功后,中国电商市场也已成熟,再考虑是否带着资金与渠道打回中国市场;
选择三,舍美取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国电商市场,对外深布局,持续亏损抢占市场,对内把团队组建好,内部流程理顺,产品结构调整,三年后逐步把综合毛利率拉高到一定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商市场日趋成熟,进入淘汰期,新蛋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这三个选择,我们看到新蛋内部的分歧与决定。张法俊要卜广齐把绝大部分精力花在美国市场上,所以中蛋要采取保守策略。花钱亏损抢占中国市场,并不在新蛋和张法俊的战略规划上。
此次选择的结果,卜广齐辞去新蛋中国总经理的职位,并在离开之后创办了易迅网。这是新蛋的第一次选择。
如果这次选择,坚定了新蛋“舍中取美”的信念,那也没什么不好的。All in美国电商市场,也是大有可为。
然而,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简单。
到了2006年,这一年中国网民总数突破1亿大关。这一年,淘宝打败eBay,成为亚洲最大的B2C购物网站。到2007年,京东销售额已突破3.6亿元并融资到了1000万美元,并高调进军新蛋中国总部所在地上海。
有了1000万美元资金加持,京东开始布局仓储物流、扩充产品线,同时还招聘了一批IT人员优化网站支付系统。京东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支持移动pos上门刷卡服务的电商企业。
在丰富的商品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得到双重加持下,京东的销售效果也明显提升。2007年6月,京东日订单量已经突破3000单。这一年,京东还建立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基点的三大物流体系,总物流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
而相比之下,2007年的中蛋销售额只缓慢增长至1亿元,居然被草莽出生的京东反超了!
2008年,张法俊看到中国电商市场状况,他坐不住了。张法俊授意胡兴民着手争夺中国市场。新蛋“舍中取美”的选择发生了动摇,开始将一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市场。这是新蛋的第二次选择。
这一年,中蛋开始扩充产品线,并与京东打了一场猛战。“所有商品,一律比京东低4%”,在砸下几千万后,中蛋2009年便将销售额做到了近10亿。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新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