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业绩支撑的股价暴涨难以持久,长期终将回归理性。
8月27日,深赛格(000058.SZ)发布半年度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约 7.65 亿元,同比下滑13.93%;净利润8328万元,同比下滑14.72%;扣非后净利润2922万元,同比下滑44.71%。
这份业绩大幅下滑的报表发布前后数个交易日,深赛格股价出现暴涨。从8月19日至8月30日,公司的股价从5.12元最高涨到11.8元。10个交易日9个涨停板,最大涨幅高达130.47%。
持续暴涨也让深赛格位居8月A股涨停板数量第一位。很显然,这样的涨幅并非因业绩,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政策而非业绩导致暴涨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支持深圳试点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推动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深圳。
在这份文件的刺激下,深圳本地股集中爆发。
深赛格是一家纯国有企业,最初由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等4家股东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4亿元。
深赛格目前的控股股东为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截至上半年末持股56.7%,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作为深圳国有企业,深赛格无疑是《意见》的受益者。8月19日,深赛格股价一字封停。
8月21日,《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获批,进一步刺激了深赛格股价的上涨。之后的9个交易日,深赛格连续以涨停收盘,10个交易日最大涨幅高达130.47%。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不止翻倍的涨幅,这似乎让人淡忘了公司的基本面。但长期而言,股价的高低是由业绩来决定的,而业绩的形成来自于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依靠于政策因素的暴涨又能持续多久呢?
盈利来源单一
深赛格主营业务为电子市场及物业租赁和管理、房地产开发、酒店、贸易和新能源开发。
2019年中报显示,公司电子市场及物业租赁和管理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5.07亿元,占比为66.21%;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营收2.28亿元,占比29.73%;酒店业务的营收为2203万元,占比2.88%;贸易业务的营收为848万元,占比1.11%;新能源技术开发的营收为61万元,占比为0.08%。
从收入结构可以看出,深赛格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电子市场及物业租赁和管理业务、房地产开发业务。
2018年,深赛格第一大业务电子市场及物业租赁和管理实现收入8.84亿元,占比为54.80%;第二大收入来源为房地产开发,实现收入5.77亿元,占比为35.81%。两项业务合计占比超过90%,但在子公司的数据中,房地产开发业务大部分为亏损。
深赛格子公司南通赛格主业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2018年收入为6446万元,净利润-1051万元;另一子公司赛格地产主业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2018年收入为8.39亿元,净利润-2863万元。
由此来看,深赛格目前的净利润完全由电子市场及物业租赁和管理业务支撑。
然而,这个所谓的第一大业务近两年的发展也令人担忧。2018年,深赛格电子市场及物业租赁和管理业务的收入为8.84亿元,同比下降2.4%;2019年上半年收入为5.07亿元,同比上涨12.42%,但是毛利率同比下降7.76个百分点,从增长到盈利能力,这项业务的开展似乎都不理想。
激进而失败的多元化扩张
深赛格有着很悠久的经营历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公司都进行着多元化经营。
从子公司来看,深赛格涉及了10多个行业,除了商业物业经营及管理业务赚钱以外,其他行业的公司基本上全部亏损。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赛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