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预增难掩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开股份600376.SH)销售额下降的颓势。
7月12日,首开股份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称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9亿元左右,同比增加2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8亿元左右,同比增加430%。
不过,上半年首开股份的签约金额只有307.76亿元同比下降19.7%,签约面积120.42万平米,同比降低19.33%。2017年年报中,首开股份曾提出千亿销售额目标,不过今年上半年只完成该目标的三成。
今年第一季度,首开股份签约金额 100.18亿元,同比降低45.84%,彼时首开股份董事长潘立群曾表示,北京地区部分限价商品房项目政策调整、取证延后,京外部分城市对预售项目的价格审批也客观上延长了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工作时间。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一季度的销售情况。
针对上半年销售额和业绩等相关问题,记者致电首开股份董事会秘书王怡,但截止发稿之日未获回复。
千亿目标仅完成30%
2017年首开股份实现了签约金额 691.90 亿元,同比上升9.65%,在众多房企跨入千亿俱乐部的情况下,首开股份也豪言2018年将实现千亿销售额目标。
据首开股份2017年年报显示,2018 年其全部项目计划销售面积333.28万平米,销售签约金额1016.50亿元,销售回款727.39亿元,其中控股子公司项目计划销售面积188.89万平米,销售签约金额507.40亿元;合作公司项目计划销售面积144.39万平米,销售签约金额509.10亿元。
2017年,首开股份主要项目实现开复工面积1419.39万平米,新开工面积560.31万平米。这将近2000万平米的开工面积本应是首开股份实现千亿目标的基础,不过,首开股份的销售情况或难以支撑起这一目标。
在发布今年1-2月份销售情况简报时,首开股份便已意识到完成千亿目标的难度,据其称,2018 年1-2月份,公司共实现签约面积23.98万平米,同比降低46.50%;签约金额60.10亿元,同比降低49.26%,完成2018年销售计划存有不确定性。
上半年的销售额表现并非偶然,2017年以来,首开股份的销售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2017年虽然销售额有所增加,但销售面积却同比降低0.6%,销售额的增长主要依靠销售均价的带动,2016年其销售均价为21252元/平米,2017年上升为23451元/平米。2018年上半年销售均价进一步上升到25556元/平米,但签约面积120.42万平方米,同比降低19.33%。
一名从事财务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只有房屋交付才能将相应款项计入营收和净利润,所以,与销售额相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一般都会有所滞后,二者的时间差就是房屋签约和交付的时间差。
由此,上半年首开股份出现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而销售额下降的现象便不难理解,销售额的下降影响的是未来的业绩。而上半年首开股份扣非后净利润大幅增长4.3倍也与其2017年业绩低谷有较大关系,记者梳理发现,2015-2017年,首开股份扣非后净利润为17.7亿元、15.59亿元、10.01亿元,呈逐渐下滑趋势。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首开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