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好公司频道 >> 正文
小米5%净利润率争议背后:雷军的初心与焦虑

  我们将小米的这个数据与国产厂商华为进行比较,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华为是近年来国产手机厂商的领头羊,营收和利润都表现不错。2017年华为营收6036亿元,净利润475亿元,净利润率为7.87%。众所周知,除手机业务外华为的业务包括通信设备、企业业务,后两者的利润较高。通常业界认为,消费者业务即智能手机业务拉低了华为的整体净利润率,即华为手机业务的净利润率其实不到7.8%。而小米以智能手机为主业,它如能达到雷军所说的5%净利润率,那么将有望和华为手机业务的净利润率相当。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来对比一下。由于没能搜到2017年数据,只好使用Strategy Analytics去年一份报告的2016年数据。2016年全球智能机市场的总营业利润为537亿美元,其中苹果的营业利润为449亿美元,份额占比为79.2%;三星83亿美元,占比为14.6%。国产手机厂商中,华为智能手机营业利润最高,为9.29亿美元,在全球利润中的占比为1.6%。OPPO、VIVO双子星的营业利润在全球智能机市场的占比分别为1.5%、1.3%。

  华为、OPPO、VIVO等三大品牌在全球智能机利润中的总占比不到5%,约合23.6亿美元。假如实现5%的净利润率,小米去年9.5亿美元的成绩拿到2016年的话,完全可以挤下华为他们三个,占据国产手机厂商净利润第一名。请注意,Strategy Analytics报告中的数据是营业利润,还不是减掉了税费之后的净利润。也就是说,小米若能实现5%纯利润率的上限,其盈利能力与产品售价更高的华为、OPPO、VIVO等企业相比不落下风,甚至有反超的机会。

  不难看出,雷军设定的5%纯利润率,虽然听起来很低,与苹果、三星等国际厂商没有可比性,但对于当前的国产手机行业来说还是一个较高的门槛。5%纯利润率绝不是国产厂商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需要企业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实现。

  雷军暗藏心机,小米5%净利润率更像是营销

  如前所述,在当前的市场态势来说,5%的净利润率在国产手机行业中属于较高的上限,至少是中等偏上水平,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事实上,目前能实现盈利的国产手机厂商只有头部少数几家。以目前的定价策略和毛利率水平,小米想要达到这个标准比起华为、OPPO、VIVO等来,其实要困难得多,甚至有些可望不可及。

  雷军堪称是一个机智十足的“心计Boy”,他在消费者心目中强化低价格、高性价比形象的同时,还暗渡陈仓巧妙地为小米留下了足够的硬件利润空间。雷军给小米划了一个外界看来很低但实际较高的5%净利润率标准线,为自己的企业做了一次成功的营销。不但为新品小米6X的宣传争取了上头条的机会,而且还营造了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可谓一举双得。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小米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小米手机虽然毛利润率不如华为和VO兄弟,但其可以在成本和费用管理上下功夫。有人感叹,促销员一部OPPO手机能拿到三五百元提成。事实上这正是其庞大营销费用的一部分,高额的市场营销费用会吃掉企业的大块利润,因此我们看到,VO兄弟的产品价格不低,但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仅在市场营销方面,小米就比VO兄弟和华为节约一大块的费用开支,这是它的一个成本优势。

  未来只要小米愿意,将产品毛利润率适当地提高一点,同时保持现有的成本和费用控制水平,还是有可能实现5%净利润率的目标。当然这样难免要涉及小米产品和品牌的新定位问题,那就是后话了。

  (来源:蚂蚁虫)

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小米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