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奏?
伴随着娃哈哈“涨价”这等小事儿,一同流出的消息有关 “全员持股”。
消息称:“近日,娃哈哈已将所有员工的股份,按每股2.6元退了,说是为了上市。”相较而言,这应是一桩大事儿,毕竟有关“全员”,有关娃哈哈的上市大计。
经新金融观察记者求证,清退股份一事,娃哈哈已执行完毕。在职员工称,与外界猜测的一样,“为了上市”。
而有关娃哈哈上市的消息,去年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不论是借壳上市还是主体上市,业界都颇为关注。除了娃哈哈近几年不断下滑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早年,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公开表达过“不上市”的决心,也多次阐述了全员持股的重要性。
2012年,娃哈哈的业绩出现首次下滑,虽然在2013年创造了近800亿元的销售佳绩,但此后几年却一直处于下滑通道,2017年也不例外。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是娃哈哈业绩接连下滑的第三年,全年销售业绩已经跌至529亿元。一个未经娃哈哈官方确认的消息是,2017年,娃哈哈迎来第四个连续下滑年,全年销售额已经跌破500亿元,“实现销售业绩四百多亿”。
“娃哈哈近几年的业绩确实每况愈下,所以老板想借机上市,不然,再拖下去,想上也上不了了。”前述知情人士称。“老板”是娃哈哈员工对宗庆后的称谓,久而久之,圈里人也都叫开了。
上市本无对错,令业界感慨的,无非是宗庆后和娃哈哈此一时,彼一时的无奈罢了。不论是全员持股的利好还是不上市的决心,当它们变得矛盾时,“老板”选择了应时而变。
去年11月,娃哈哈迎来了其30岁的生日。也是在那场生日庆典上,宗庆后公开表示:“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有好处的,我们今后在适当的时候会考虑上市。”
于外界而言,这是一次“松口”,对不缺现金、不差钱的娃哈哈集团而言,宗庆后或许在做着某种妥协。
与娃哈哈上市计划相矛盾的恰是全员持股。虽然宗庆后曾说过:“我是为娃哈哈员工打工,还要再干20年。”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1999年,娃哈哈的员工们就迎来了全员持股的时代。
据前述曾就职于娃哈哈的员工说,娃哈哈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工作满一年后,就有了配股资格,当时以每股1元的价格,配了两万股。这些配股每年都会有分红,一般每股按0.8-0.9元分,最高的时候,每股分过1.2元。后来,离职的时候,股份也就退回了。
宗庆后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全员持股的好处。某年“两会”期间,他还对媒体强调,全员持股首先可以使员工的收入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其次,员工持股了以后真正变成企业的主人,这样才是真正当家作主。只有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挂在一起,员工的积极性、责任心才会更强。
可如今,娃哈哈选择走“上市”之路,全员持股就变得不怎么利好了。
宗庆后曾对外披露,娃哈哈拥有15000名股东,而这样的股东数量很有可能触及上市公司股东人数的红线。
有资本圈的人表示,国内上市要求公司股东数量限制在200个以内,且法人股东要追溯到自然人,这是中国证监会核准企业上市的一条红线。如果娃哈哈由15000名股东组建一家公司参股,整合难度较大,或将成为其上市的一大障碍。
“如今看来,娃哈哈已经解决了这一障碍,上市工作已然提上日程。”前述知情人士称。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娃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