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库存秒空”“销量过亿”……揭秘部分直播间热销数据背后套路

  来源:新华网 胡林果 胡拿云 栗雅婷

  “3、2、1,上链接!”“只剩最后100单!”……“双11”大促期间,一些电商主播频频发布惊人销售数据、营造商品热销氛围,诱导消费者下单。然而有消费者反映,部分直播间内的“限时福利”并不“限时”,一些声称“已抢空”的产品仍然在售。

  这些直播间的热销数据是真实的吗?直播电商环境如何治理?“新华视点”记者展开调查。

  库存数字可伪造 互动用户“托儿”不少

  “今天是主播生日场,特价只维持5分钟,卖完就没货!”记者近日在某平台直播间看到,一名主播正在推销一款号称是“骨折价”的羊毛衫。在该羊毛衫开卖后,直播间不停滚动着用户购买信息。

  “卖得这么好,我再给家人们延长5分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该主播说。可第二天,这件羊毛衫又出现在同一直播间。

  超高的在线人数、“秒没”的库存、“最后几单”的话术,极易让消费者冲动消费。“主播一说‘限时抢’,我就有紧迫感,不知不觉就下单了。”消费者周女士说。

  真相究竟如何?“许多直播间里‘库存秒空’的情节都是精心设计的‘演出’。”江西一家主营直播业务的传媒公司负责人罗先生说,这是一种“饥饿营销”的手段。

  广东佛山的吴女士说,曾在一个直播间蹲了十几分钟,发现评论区来来回回就是几个人,但一说上链接,库存很快被抢空。“抢到时我还以为自己很幸运,事后冷静下来才回过神,原来只有我是真消费,其他人都是‘托儿’啊!”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获得更多曝光,有的商家和主播会提前在系统后台设定好库存,找来水军在评论区互动刷好评,配合直播脚本制造“秒空”假象,进而吸引真流量进场,有的直播间真实成交率甚至不到5%。

  “当前电商平台普遍采用‘销量越高、曝光越多’的推荐逻辑,这种算法机制容易使商家陷入‘数据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数据造假。”天津市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倩说。广州市荔湾区某皮具商行负责人朱先生坦言,直播赛道竞争激烈,如果没有数据和人气支撑,在直播账号创建初期的“起号”阶段很难“突围”。

  专业团队招募“刷手”形成造假产业链

  在流量造假产业链中,直播间内的虚假库存和人数是如何操作的?

  ——一些专业团队声称可提供“数据‘加热’”服务,配合商家“带节奏”。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关于“直播间数据‘加热’”的宣传广告。一名博主发文称,可“手动刷推荐、配合带节奏”。由此还产生了行业“黑话”:用户购买服务被称为“买菜”,售卖直播数据的人称为“导演”,参与互动的真人称为“演员”,购买的总数称为“票房”。

图为某博主发布的直播间“数据‘加热’”服务广告。(受访者供图)
图为某博主发布的直播间“数据‘加热’”服务广告。(受访者供图)

  “互动业务每人1小时5元,全部为不同IP地址真人演绎,发言可以定制。”该博主说,可以让真人流量提前20分钟先给客户作品点击播放量升温,在直播过程中点赞、评论并关注,然后加入用户粉丝团、亮灯牌,且一小时内不离场。

2页 [1] [2] 下一页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