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济南产业,机床、重汽、化工等重工业标签深入人心。但当走进“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企业家见面会现场,听华熙生物、唐和唐、维尔康、唐派的负责人讲述企业故事时,却看到了另一幅图景:从秸秆里提炼的功能糖、社区里的银发服务站、餐桌上的冷链鲜肉,再到梳妆台上的国货美妆,济南的消费品牌早已不是“零星闪光”,而是以“全链服务”的姿态,在工业的土壤上长出了贴近民生的“新枝”。
翻阅济南消费品牌的发展史,其实早有伏笔。从1980年,首批小鸭牌波轮洗衣机下线,到1983年我国首款康巴斯石英钟诞生,再到1993年浪潮研制出全国首台小型服务器……济南早已在重工业之外,悄悄孕育着服务民生的消费基因。
如今,这份基因在市场浪潮中逐渐成长,而支撑其生长的,离不开“全链生态协同”的力量。以华熙生物的中试平台为例,它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创新加速器”,还开放给其他企业、科研机构使用,更成为行业基础设施,助力全球科研机构跨越“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鸿沟,这种生态化思维,让济南的消费品牌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集群成长”。
从“大国重器”到“消费日常”,济南消费品牌的进化,印证了“工业根基”与“消费活力”的共生逻辑:工业根基不是负担,而是支撑消费创新的底气;民生需求不是挑战,而是产业升级的方向。未来,当技术创新与民生需求贴得更紧,济南的消费品牌,或许还会带来更多惊喜。
来源:大众日报 段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