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下馆子吃饭总口渴,还真的不是味精加多了,真正原因是它

  你有没有发现,每次下馆子吃完饭后总是特别口渴?吃饭的时候,明明没觉得菜有多咸,可一回家就渴得不行。

  是因为味精加多了吗?真相其实比想象中复杂。一项覆盖全国192家餐厅、8131道畅销菜的研究发现——你可能只吃了一道菜,钠摄入量就“爆表”了!

  分析8000道菜后发现:一道菜钠的摄入量就“爆表”了

  有人开玩笑说,下馆子吃饭时,可能厨师最舍得放的,就是盐等调味料了。

  2022年《营养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调查了我国各地192家餐厅中8131道畅销菜品中的钠含量。结果发现,平均而言,一道菜肴几乎是我国成年人每日推荐钠的2.2倍。

  我们现在提倡“减盐”的健康生活方式,其实本质也就是在减钠。

  一道菜,钠的摄入量就“爆表”了

  调查中,大部分热销菜的钠含量都超过了推荐值。研究发现,74.9%的菜品超过了我国成年人钠的每日适宜摄入量(1500毫克);更关键的是,62.6%的菜品超过慢性病预防推荐上限(2000毫克)。

  其中,每份菜(平均575.6克)含钠3331毫克,相当于2.2倍推荐的我国成人每日适宜摄入量。

  钠属于强烈亲水的物质,钠离子在体内会“绑定”大量水分子,提高血液渗透压,口渴感自然就来了。

  汤类,居然是钠的“重灾区”

  汤类菜品是个“重灾区”,每100克含钠高达687毫克;其次是冷菜,每100克含钠528毫克;还有炒菜,每100克含钠约481毫克。虽然主食和小吃相对较低,但由于分量较大,吃多了依然可能超标。

  少钠≠少放盐,警惕“隐形钠”

  许多人以为“少放点盐”就能减钠,而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所有菜肴中,仅有17%左右的钠来源于食物本身,而有83%的钠来自调味品,比如盐、酱油、味精、酱料等。

  餐厅中常混用多种调味品,研究发现,约45%的菜用了三种,23%用了四种。而调味品种类越多,钠含量就越高。

  这也提醒我们,减盐不能只盯着“少放盐”,更要警惕味精、酱油、复合调味料等“隐形钠源”。

  为什么有些菜吃起来不咸却是“钠超标”?

  营养师谷传玲曾刊文介绍,大厨的“复合调味”会把咸味悄悄藏起来。比如,甜与酸会削弱咸味存在感,鲜味会让咸味更“顺口”。

  这些搭配可以简单总结为:

  甜+咸:甜会跟咸味“抢话筒”,让大脑感知变弱,削弱咸味存在感。

  酸+咸:少量酸味可以“提咸”,多了反而抑制咸味。

2页 [1] [2] 下一页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