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不少消费者为节省旅行开支,选择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低价代订服务,用于预订出境游的酒店、机票和景区门票。然而,这些标榜“比官网低50%”“内部渠道直订”的服务看似极具性价比,实则背后隐藏着一条灰色产业链。该产业链不仅涉及信用卡盗刷、会员积分违规转让等违法违规行为,更渗透至酒店、机票代订等多个环节,给消费者带来巨大风险。
低价诱惑背后藏陷阱
“原价2000多元的五星级酒店,通过代订只需1000元出头,能省下一半费用!”计划外出旅游的北京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看到这样的代订服务时十分心动,但进一步咨询后,发现对方要求提供护照、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且无法提供正规发票,这让她心生疑虑,最终放弃了交易。
记者调查发现,在各大二手交易平台和社交媒体上,此类旅游产品代订服务并不少见。卖家多以“内部渠道”“会员折扣”“协议价格”等为宣传点,声称能以市场价五至八折的价格代订国内外高端酒店、热门航班和景区门票。
然而,社交平台上关于代订服务的投诉屡见不鲜。有消费者反映,自己通过二手平台下单代订境外酒店,两天后商家发来了酒店预订单。然而在入住当天凌晨,商家却突然通知需要更换酒店。到达原预订酒店后,消费者才发现预订单是假的。“商家频繁要求换酒店,之后就一直失联,耽误了半天时间,也没酒店可住。只能临时重新预订酒店,不仅耽误时间,还比预订时涨价近2000元。”该消费者表示。还有不少人在使用代订服务后遭遇无法入住的情况。消费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曾因代订酒店被前台拒住,酒店方面要求他证明自己是某企业员工,最终他只好当晚重新订房,实际支出反而更高。
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到,不少人都曾因代订服务遭遇订单被取消、服务无法使用等情况。不仅限于酒店,景区门票、机票等也频频出现因代订导致无法出行或入住的情况。更有消费者反映,在订单结束2个月后,被酒店方面告知其预订属于盗刷行为,并被要求重新支付房费。
2024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了低价代订酒店的合同诈骗案。祁某某通过某社交购物平台发布帮他人代订酒店的信息,虚构其有能力低价订房,以先行收取房费的名义,诱导被害人向个人账户转账,先后骗取8名被害人钱款共计4.4万余元。法院经审理认为,祁某某虽未与受害人签订书面合同,但其承诺可低价代订酒店,双方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已构成明确的口头合同关系。祁某某在合同签订与履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业务中心副主任安志军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代订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风险,一是个人信息泄露及衍生法律风险。预订过程中需提供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转卖或用于违法犯罪,将严重威胁个人信用与财产安全;二是可能面临诈骗等刑事风险。
灰色链条有完整运作模式
安志军表示,真实的代订服务本质是一种双向委托:一方面接受酒店、航空公司、景区等服务方的委托,代为销售住宿服务、机票、景点门票等产品;另一方面接受消费者的委托代为预订。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