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食用野生动物给人们带来巨大健康风险 坚决向滥食野味说“不”!

  野味真的“大补”吗?其实并非如此。从现代营养学观点看,野生动物和人工饲养的动物没有明显区别,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含有任何其它动物性食品不能取代的东西。在南方某省生活的张成告诉记者,人们过去生活水平不高,有的边远地区的人以打猎为生,吃野味是为了生存,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现在生活好了,完全没必要再吃野味果腹。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一些人什么稀有吃什么,这种陋习在中西方都存在。”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对记者说,当前中国正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一些人身上存在的“猎奇”“炫耀”“野味滋补”等畸形消费观很不可取。

  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来说,吃野味会带来巨大的健康隐患。科学研究表明,近些年来世界多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都和动物有关。一些野生动物宿主含有各种病毒,仅蝙蝠身上就宿生有1000多种病毒。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主任章晓联撰文指出,吃野生动物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干扰了物种间经过上百万年进化而达成的自然和谐关系,容易导致动物易感的病毒传播上身,引发人类新发传染病。

  “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饮食习惯”

  疫情之下,中国提出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并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现行法律,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不法分子乱捕滥猎、一些人滥食野味,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因是:并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是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数据显示,中国自然分布的脊椎野生动物达7300余种,已定名昆虫达11万—13万种,而依法受保护的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三有”动物只有约2000种。

  “大量野生动物不在保护管理范围之内,包括绝大多数的蝙蝠、鼠类、鸦类等传播疫病高风险物种,滥食这些野味成为传播、扩散疫病的一大隐患。”杨朝霞说。

  杨朝霞建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要树立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立法理念,扩大调整范围,将有科学证据证明、可能携带传染病病毒的野生动物纳入其中,并将禁食制度适用范围扩大至“三有”动物等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对于人工繁育技术成熟且依法进行繁育生产的野生动物,不应全部禁食,建立可以食用的“白名单”,并有效发挥检疫制度的作用。

  不少地方持证养殖场“挂羊头卖狗肉”,大肆非法收购野生动物,“后门非法进,前门合法出”。杨朝霞认为,只有打击“非法”,才能保护“合法”,让驯养繁殖产业得以健康发展。

  有声音认为,应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呼吁,全面禁止交易、运输、制售和食用野生动物。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建议,上海市人大尽快研究出台相关地方法规,全面禁止野生动物的交易、消费、食用、非动物园展示行为。

  常纪文认为,目前全面禁食存在一定难度。他建议科学、精准地建立禁食清单。卫生防疫部门应牵头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将有风险的动物品种剔除出允许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名录。

  很多社会力量也积极行动。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总监何苗提出,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可采取俗名加学名方式列举,便于公众了解和传播。

  腾讯进一步提升了网络非法野生物交易信息线索收集机制,并牵头制定了《网络平台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控制规范要求》团体标准。去年,“企鹅爱地球”举报平台接到用户有关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举报信息达6000条。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助力和用户教育,倡导行业和公众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消费方式、饮食习惯和生态民俗。如果每个人都自觉做到不吃野味,并积极影响身边的人,滥吃野味的陋习就一定能革除。”赵锐锋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彭训文

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野味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