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打酒铺的关店率较高,一些上半年新开的门店,在下半年就已经“悄然离场”。这门看似门槛不高的生意,正面临着诸多考验。
红餐网专栏作者、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深耕餐饮行业多年,对成都餐饮市场非常熟悉,他称,从去年下半年起,便有不少品牌与加盟商前来咨询打酒铺业务。他坦言,赛道行业仍处于需要摸索的“培育期”,但资本的涌入打乱了节奏。
“头部品牌刚做出一点成绩,很多人就一窝蜂地冲上去。”蒋毅认为,资本推动下,商家迫切地想要讲一个规模化的故事,“今天它有100家,明天我有200家,很多品牌在抢加盟商时不做筛选,导致赛道在盲目发展后失去生命根基。”
关爷打酒创始人黄朝勇也认为,过快扩张对所有从业者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他认为市场教育需要时间,目前消费者仍倾向于购买瓶装酒,打散酒并非主流,这不是一家品牌或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而在此之前,必然有一批品牌和店铺会被淘汰。
聚焦到这门生意本身,也有一些难题待解。
黄朝勇直言,经营打酒铺是一件“复杂”的事,“全国各地的喝酒习惯并不一样,做全国连锁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区域化的区别,产品结构、产品定价、产品偏好等等都要做好区分。”
木兰打酒的创始人叶云则指出,复购率低是打酒铺的普遍痛点。“开业时大家会来尝鲜,第一个月的销售能达到预想的水平,但大部分人对酒的依赖不高,后面消费频次是不够的,销售很快就会往下走。”
在叶云看来,提升复购率不能只依赖产品,需要通过运营为消费者创造额外价值。“每个打酒铺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老板不一样,老板怎么去‘卖’自己,怎么和消费者融在一起?”叶云举例,将木兰打酒打造成一家“有温度的酒吧”,正是其差异化所在。
除此之外,酒饮消费的季节性波动、SKU增多带来的品质管控风险、以及滞销产品的库存优化等问题,也都是打酒铺必须直面的现实挑战。
在消费习惯与赛道标准都有待成熟的当下,打酒铺的“奶茶化”故事,正经历着一场关于生存与价值的压力测试。
结语
打酒铺的走红,有其客观的优势,它以“茶饮模式”精准满足了年轻一代追求“微醺”、高性价、一站式解决的消费趋势。
然而,在表面的火爆之下,赛道的过快扩张或许正在透支市场的耐心,不少门店在“爬坡期”和“爆发期”的错位中艰难生存。复购率低、同质化竞争、品质管控等多重隐忧也逐步浮现,打酒铺的成熟模型和盈利模式仍在持续探索中。
因此,对于想要入局的创业者而言,这个时候或许更应该冷静看待热潮背后的真实门槛,谨慎前行。毕竟,在任何一个行业和赛道里,最终能够活下来的,从来都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想得最清楚,走得最扎实的那一批。
来源:红餐网 钱俊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