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点网 徐颖珊
随着清盘令的下达,华南城曾经繁华的商业版图,终究散落一地。
花旗掀桌的那刻,或许早已注定了华南城走向破碎的结局。
8月11日上午10:55分,华南城暂停交易。至于停牌原因,资本市场消息指出,由于其重组方案仍未能获得债权人足够支持,香港高等法院已同意由花旗银行提出的破产清盘申请,并勒令华南城立即清盘。
晚上11点20分,华南城发布公告证实了上述信息。“公司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盘。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的周伟成先生及潘路洋先生于2025年8月11日获高等法院委任为本公司的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随着清盘令的下达,华南城曾经繁华的商业版图,终究散落一地。
华南城创立于2002年,定位为“中国综合商贸物流企业”,2009年成功赴港上市后,便借助资本力量全国迅速扩张,在深圳、南宁、南昌、西安等八个城市建立了大型商贸物流综合体项目,成为当时以“十年八城”的速度扩张的产业地产商典范。
但业内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非典型房企”。华南城的开发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用较低的价格获得工业仓储用地,在此基础上建设商业性质的商铺和配套的住宅,然后通过销售获利。
第一任执行董事兼总裁梁满林曾表示:“平均的楼面地价是几千元每平米,而我们的楼面地价只有100多元一平米。”这种高额的利润差,让华南城在前期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时代既能成就华南城,也能在其转型迟滞中将其推向破碎。
坠入债河
事实上,华南城并非毫无市场嗅觉。
早在2012年电商兴起时,华南城便嗅到了机遇,开始打造电商产业园,并推出B2B电商平台。同时在2014年引入腾讯作为股东,期望通过“实体+网络+物流”的模式,建立起综合商贸生态系统。
不过,华南城显然低估了电商竞争的激烈程度。随后流量红利消退后,电商卖家转型夺供应链,不再依赖批发市场,导致以批发、零售为主的华南城商户大量流失,2021 年亚马逊 “封店潮” 更重创其电商生态。
由此,华南城的客流量逐渐减少,商家收益下降,店铺空置率攀升。
在这种背景下,华南城只能加大地产住宅开发和销售的力度。然而,此时房地产市场已开始收缩,再加上华南城此前长期依赖三四线城市的物流园概念拿地,去化压力加剧。
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华南城自2016年起多次发行优先票据,且票面年利率持续攀升,2018年起所发行的所有优先票据利率均已超10%。
在利息成本高企、销售回款困难的双重挤压下,2022年,华南城爆发债务危机。
2022年1月,华南城发布公告称,正在寻求两笔美债债务票据持票人的同意展期,拟将11.50%票据的到期日由2022年2月12日延长半年至8月12日;将10.875%票据的到期日从2022年6月26日延长4个月至10月26日。
于2021年底,华南城找来了由深圳国资全资持股的深圳特区建发作为大靠山,债券得以成功展期,为其争取到了喘息空间。
2022年5月,特区建发以19.1亿港元的金额认购了华南城29.28%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至此,特区建发便开始积极履行自己作为大股东的职责。
2022年7月,特区建发与票据受托人花旗国际签订“维好协议”,帮助华南城争取到多数投资人的同意,通过了五笔美元债展期的方案。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