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给侧:传统外卖扩张依赖“重资产”路径,品牌需一家家开店、选址、装修、招人,投入大、复制慢,区域穿透力有限。七鲜小厨由平台统筹建店,统一配置厨房设备,引入自动炒菜系统与标准作业流程,搭建出一张高一致性、高效率、全国可复制的供给网络。
2、消费端:传统外卖的食品安全与品质保障,多依赖商户自律与平台抽检,信任机制碎片化。七鲜小厨则以“透明”为信任基石——从源头采供、净菜加工到后厨直播,建立起全过程、可监督的安全体系。用户信的不是宣传语,而是看得见的流程。
3、平台机制:区别于传统平台以抽佣为核心的流量博弈,京东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工模式:平台负责建店、生产、品控等重运营环节,餐饮人则专注打磨菜品。双方通过分润实现内容共创与长期共赢。
截至目前,京东已与中粮、中盐、益海嘉里等上游品牌深度合作,实现从源头采购、工厂洗切到冷链直配的闭环交付。
在后厨安全方面,七鲜小厨设立了全流程40项检验标准,涵盖环境、水质、温度控制等六大领域,并引入香港专业机构史伟莎定期灭虫与巡检。
首批报名参与“菜品合伙人计划”的品牌包括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朴大叔拌饭等,体现出该供给模型在不同菜系与组织规模下的可复制性与兼容性。
平台开放“菜品合伙人”计划后,截至目前,京东已收到2万多份报名信息,涵盖全国范围的餐饮企业与厨师。
这不是简单的招募,而是一场集体响应。从街头小店到头部品牌,餐饮人为这套新模式投票。
平台下场承接重运营、长链路、强协同的“供给责任”,这是传统外卖平台从未承担过的角色——也正是京东最擅长的战场:供应链重构。
一道菜、一张网,
七鲜小厨会打开怎样的商业空间?
对餐饮商家而言,七鲜小厨提供的不仅是一种几乎颠覆性的合作机制,更是一条现实可行、结构清晰、回报明确的新路径。
无需开店、无需配人,也无需在平台上耗费精力做活动、抢流量。门槛低、投入轻,商家只需提供一道好菜的配方,参与产品共研,其余交由京东完成:建店、控产、交付全链条。这是京东首次将“餐饮交付”做成平台级基础设施——由平台负责结构建设,商家专注打磨产品。
这一机制的真正潜力在于 打破物理边界,重估品牌势能。原本依赖一城一店承载的招牌菜,如今可以借助京东七鲜小厨的供给网络,实现跨城市、跨平台同步分发。品牌影响力不再受限于选址与客流,而是获得了指数级放大的可能。
更关键的是,它为餐饮商家提供了一条脱离流量内卷的逃逸路径。不必再沉溺于补贴大战与排名博弈,商家可以重新回到产品价值本身。由平台完成放大、分发与履约,让零和博弈变成产品驱动的结构性共赢。优质商家则通过分润机制,享有更可持续的复利回报。
七鲜小厨的选址策略也在避免与现有门店直接竞争:优先布局在幽灵外卖密度高、供给质量堪忧的区域,主动为优质商家开辟“增量市场”,而非蚕食原有客源。
七鲜小厨业务负责人刘斌对职业餐饮网表示:“我们不是抢商家的生意,而是希望从劣质外卖手中,帮他们夺回原本属于优质餐厅的生意。”
这不是头部玩家的专属通道。连锁品牌、区域小店,甚至个体厨师,只要菜好,都可以成为合伙人。对所有餐饮从业者而言,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机会。
从更高的行业视角来看,七鲜小厨带来的不是一次单点创新,而是一次从供给到交付的系统性重构。
平台“做重”,换来的是品质可控、效率可衡、履约可复制——让高品质外卖,具备了系统化、规模化的输出能力。加速品质外卖的扩张。
这不仅为品质外卖打开了新的提速通道,也带动了整个餐饮供应链的结构性升级。净菜供应、冷链物流、厨房设备、自动化炒菜系统……七鲜小厨正在激活的是一整套面向未来的餐饮基础设施网络。
刘斌坦言:创新永远是不容易的,这种颠覆式的创新, 刚刚出来一定有很多不足。我们非常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建议, 我们发自内心希望把这件事和大家一起做好,让用户吃得好,让商家赚得多。
小结
一场由平台主导的“品质革命”,正在外卖产业悄然展开。
七鲜小厨,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起点——一道尚未写完的开放命题。
在这张重新被组织起来的供给网络上,平台与商家的关系,正在从流量博弈走向能力共建,从短期竞速转向长期共赢。
这不仅是一次模式的重写,更可能是下一轮餐饮产业变革的开端。
来源:职业餐饮网 张铎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