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酒旅,是个苦活,最为困难的,是怎么让众多酒店进入平台,0佣金的政策看起来诱人,但对于不少酒店玩家而言,单量才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
大刘表示,目前国内OTA平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携程在跨境游和国内酒旅行业都算老大,下沉市场的酒旅也已经被美团占了很大一部分,飞猪这几年也做了一些动作,这些都是京东的竞争对手”。

浦银国际研究报告显示,携程与去哪儿网的合计市场份额在2021年已超过50%,同程市场份额约为14.8%,位居全行业第三位;在出境游方面,携程更是在2024年以48.3%的占比位居首位,拥有绝对的优势。
酒旅行业同样存在B端供应链和C端用户流量的规模优势,1999年成立的携程,经过26年的发展,有着足够的垂类流量,能从B端拿到更加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价格,有着更强的议价能力。
相比之下,初出茅庐的京东,很难在短期内,用平台内的电商用户流量,撬动商家、酒店集团和供应商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同时,京东入局酒旅,可能可以撬动部分独立酒店、民宿等商家,却暂时难撬动有着自己的平台和APP,搭建出自己的会员体系的连锁酒店集团,不少连锁酒店集团,也在积极“去OTA化”。
2024年9月,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在内部平台发布了名为《培元固本·论会员的重要性》的文章,直言部分门店过于依赖OTA补客,有店长为保出租率让利给OTA。
值得注意的是,季琦本人就是携程的创始人之一,当他提出这一问题,自然也能看出酒店行业确实存在过于依赖OTA平台,失去了获客能力的现象。
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酒店间接失去了定价权和话语权,还可能因为OTA平台的定价导致酒店价格体系混乱。
此后,华住会便开始了“去OTA化”,2025年7月,华住会还在自己的直订平台“华住会”推出 “订贵即赔、降价可退”的保障,并且表示保障直接覆盖携程、美团、同程、去哪儿、安可达(Agoda)这五家主流合作平台挂牌价。
连锁酒店集团开始研究自主获客的渠道,开始打磨自身,自然也对和OTA平台的合作开始谨慎。
大刘表示,酒旅行业还有一个模式,就是不直接和酒店集团合作,而是从有着酒店资源的供应商处获得资源上架到平台上,但这样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就是供应商、代理商靠不靠谱,大供应商会比小供应商靠谱,但很多大供应商也在和携程合作,京东怎么去挖人家也是个难题”。
同时,酒旅行业存在一定的“稀缺性”,“外卖商家比较多,这家沙县小吃不和你合作,街对面的另一家沙县小吃说不定就愿意和你合作了,但酒店、机票这些,不是能随便找到替代品的,比如一个景区的五星级酒店不和你合作,周边可能也就这么一家五星级酒店”。

飞猪百亿补贴
即便京东拿出“百亿补贴”做酒旅,也可能面临其他OTA平台的“狙击”——此前,美团和飞猪同样做过补贴活动,2020年,飞猪就推出过覆盖酒店、交通出行和景区乐园的“百亿补贴”活动。
酒旅的供应链难以搭建,想要切入众多酒店背后的用品供应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华住会、亚朵和希尔顿等连锁酒店,早已有了自己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某些程度上来说,酒店背后的供应链,也是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一环。
比如提到亚朵酒店,消费者就会想到舒适的枕头、被子,亚朵也在线上线下零售这些产品。比如提到桔子酒店,消费者就会想起酒店内的桔子味洗护产品和桔子糖……这些酒店集团,早已有了自己固定或者已经独立成型的供应链体系,京东想要切入,势必是件难事。
京东,能做下一个美团吗
在《晚点LastPost》的报道中,刘强东谈及外卖之争时坦言,“客户过来的时候,现在有40%的人去买我们的电商产品。我们做外卖亏的钱,也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
和曾经想要用外卖刺激消费者点击进入京东一样,京东做酒旅,也瞄准了“流量”,但逻辑可能有所不同——比起高频的外卖消费,酒旅消费本就是低频消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酒旅的消费频次可能比电商消费频次更低,京东这次瞄准的,或许是平台内的PLUS用户。
京东坐拥3500万PLUS会员,这些会员的年均消费是非会员8.4倍,此前,京东PLUS会员体系就和华住、万达、首旅如家等20家酒店集团达成合作,京东PLUS会员可以享受免费早餐、延迟退房、房型升级等专属权益。

京东针对PLUS会员推出的酒旅服务
京东的PLUS会员,其实和中高端酒店的主力客群有不小的重合度,京东做酒旅,或许也有激活这部分会员,“深挖”他们钱包的意思。
但问题是,较低的消费频次和较高的客单价,会让用户习惯固化平台,消费者会更习惯于在早已培养出用户心智的携程、去哪儿和飞猪下单。
经常出差的小易就表示,虽然知道京东在做酒旅,但自己还是更倾向于在携程或者飞猪上订酒店,“用习惯了这两个平台,如果订单出什么问题了我知道怎么找售后怎么解决,但是用京东,还是有点不放心”。
怎么让用户从“购物平台”心智转向“旅行服务”,也是京东的一大难题。
此前,想要攻进酒旅行业的玩家就不少,美团,就是其中成功的一员。
2014年,美团就成立了酒旅部门,走的是高频打低频路线。用自己高频的外卖、团购等本地生活服务项目积累的庞大流量池,去打低频的酒旅业务,还同样使出了“补贴”策略。
借助消费趋于理性的风潮,美团酒旅借着开始比价的消费者,成功打入下沉市场,客单价200元左右的酒旅业务,在某一程度上和携程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分走了一块酒旅行业的蛋糕。
生活服务市场的蛋糕足够大,京东依旧存在机会,或许也可以用高频的电商消费去打低频的酒旅消费,但问题在于,京东应该从什么角度切入酒旅市场。
走高星酒店路线,已经有了携程这个前辈,走下沉市场路线,则有了美团这个竞争对手,走民宿路线,京东目前的民宿借助的还是木鸟民宿的资源。
想要成功分到酒旅行业的蛋糕,光有“百亿补贴”是不够的,找到差异化的切入口,才是京东能否分到蛋糕的关键。
而对于京东而言,或许早已有了“十年磨一剑”的耐力——一直做供应链生意的京东,早已做好打苦战、打硬仗的准备。
来源:电商在线 王崭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