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直言,麻辣烫看起来简单,实操中问题很多,炒锅的温度、翻炒的时间和力度、撒料的手法……学员们的确是按照配方和步骤操作的,但味道就是不一样,他和朋友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就一次次视频电话沟通,十分费劲。
小梁这里的情况还不算夸张,更多学徒根本没有上手的机会。“他们跟着一些麻辣烫老板学,别人白天要做生意,晚上才能教学。一个师傅带十几个人,根本没有机会上手操作,只是看师傅做一遍,拍视频记录一下,然后拿上配方,就回去开干了。”
林磊也直言:“学好天水麻辣烫需要时间,比如汤底要用多种辛香料炒制的底料熬制,原料配比、炒制手法都很关键,光辣椒面就有很多学问。很多人前赴后继地赶往天水拜师学艺,但大多学一两天就回去了,很难想象现在全国各地的天水麻辣烫店口味差距。”
林磊在北京曾点过两次外卖,想看看是否有正宗的天水麻辣烫,但两次尝试均以“踩雷”告终。“第一次是放了糖,第二次是放了麻酱,口味和天水的天差地别。”
更让林磊无语的是,最近有人想直接买走他的配方,他告知对方只有配方而不实际学习,做出来的味道不正宗,对方回复不在乎味道如何,只要这几个月挣一波快钱,之后若是天水麻辣烫的口碑烂掉,他们会换另一个项目。
“不久后全国各地都会开出一波天水麻辣烫店,我现在很担心老家的招牌被这些店砸了。”林磊感慨。

图源:小红书
和林磊一样,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水人,小梁也对现状充满了担忧。他和朋友意识到,现在这种教学模式做出来的,都无法称之为真正的天水麻辣烫,要想把家乡特色发扬光大,的确需要更多人的力量。
催生下一个“杨国福”?
现在,小梁和朋友已经放弃培训业务,想做一个天水麻辣烫连锁品牌。
小梁和朋友又拉了一位更年长的老板入伙,三人合伙投资了150万,不久前刚成立了新公司。三人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小梁对供应链熟悉,且有本地资源;他的朋友负责技术、口味的调试;年长的老板有多年连锁餐饮管理经验,以及相关人脉资源。
他们将原本需要人工炒制的底料用机器炒代替,并且是将所有原料磨碎,重新调试配比;和甘谷县的辣椒大户们签署合同,按季节交付符合要求的辣椒,再卖给各地的客户,这也免去了客户因为买不到正宗的甘谷辣椒而选择假货。“最重要的原料就是底料和辣椒面,这两样解决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小梁团队给自己的品牌起名“放羊娃”。“目前不收取任何加盟费,只需要用我们的品牌门头以及底料和辣椒面即可。初次进货必须达到16800元,这可以满足一个日流水5000元的店20天的用料,至于汤桶、其它调味料,都是按照我们指定的去买,这是为了保证做出来的麻辣烫足够地道。”
小梁介绍,他们在山东、内蒙、杭州、山西、天津等地已经有十多家合作伙伴。虽然大多门店还在装修中,不过杭州一家店开出来后,当地的天水人都赞不绝口,生意十分火爆;临汾一个做私房菜的老板,专门派出厨师班组来学习,回去后在菜单中加入天水麻辣烫品类,也迅速打爆。除了一些个体客户,他们还和一家做米线的江苏总代理签了区域合作协议。
小梁坦言,现在“放羊娃”还在摸索阶段,商业模式并不成熟,很多问题有待优化。所以当下公司的第一要义不是赚钱,而是借着这波流量把品牌打爆。他们不收取任何加盟费也是出自这一考虑,今年的目标是200家门店,前半年闭店率要控制在20%以内。
“我们最希望合作的是一些有餐饮管理经验的人,因为这一行门槛低、竞争大,要做好很难。近期准备把第一家直营店开在西安,目前正在洽谈店面。”
天水麻辣烫能否成为大部分人接受的口味,也还有待验证。
“前几天一位有200家店的四川老板想谈合作,但前提是要结合四川特色进行改良,这断然不能答应,我们希望顾客无论在哪里吃‘放羊娃’,都必须是天水味道,这是底线,必须守住。”小梁表示,“现在行业的反应速度很快,但我们希望大家能尽量慢下来,把真正的天水味道传递到全国各地。”
林磊的亲戚也劝他,应该趁热回到天水,盘一个店、抓紧搞钱,但林磊不想这么做。在他看来,在北京开店的意义不止是挣钱,更是希望家乡味道能像兰州拉面或者四川火锅一样,被更多人接受。
写在最后
面对烫手的“流量”,餐饮人该如何接?
淄博烧烤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据新京报报道,2023年3-4月,淄博新增的烧烤店有三百多家,有些是老店开分店,但大多是跟风开店;而澎湃新闻2023年7月报道称,淄博烧烤热度已迅速回落,有商户花15万开店,但开一个月就倒闭,更有不少店铺急于转让。
如今大家又开始追捧天水麻辣烫,一些蹭热度、挣快钱的行为正愈演愈烈。社交平台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速成法”,有人直接发帖“揭秘”天水麻辣烫配方,有人打着“0基础教学”做起了培训,有人靠代购生意赚翻了,还有人将理发店连夜改做麻辣烫……
麻辣烫看起来是一个低成本的小买卖,操作简单、成本不高、运营更轻,但实际经营起来有很多门道。网络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很多商户没找到市场定位、没跑通经营模式,就一哄而上、盲目跟风,拉长时间来看,难有“钱途”可言。
来源:亿欧网 江晶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