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曾融资10亿,计划一年开店40到50家
作为一家走年轻化路线和创新模式的火锅品牌,谢谢锅自创立之初就备受关注。
谢谢锅成立于2021年5月,由湊湊前CEO张振纬创办。除了有凑凑前高管加入,谢谢锅还获得明星投资机构的加持,拿到了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亿元)的天使轮融资,资本方为红杉资本。
相比传统火锅店,谢谢锅延续了凑凑主打的“火锅+酒”的模式,将门店打造火锅小酒馆,同时集火锅、烧烤、奶茶、酒水于一身,走向多业态融合。此外谢谢锅采用全时段经营模式,增加营业时段。
宣称要做懂年轻人的品牌,谢谢锅以年轻化路线出圈。门店设计采用国潮风、工业风,呈现时尚感。在店内,消费者不仅可以吃饭喝酒,还能唱K,并欣赏乐队现场驻唱,营造浓厚的社交氛围。谢谢锅的模式一推出后便迅速走红,门店也是开一家火一家。
在资本的助力下,谢谢锅早期在全国各地进行扩张。2021年11月,谢谢锅在深圳和广州开出两家门店,接着12月在上海开出2家新店。张振纬曾对外称,计划在2022年将门店数拓展至40-50家左右。
然而,在疫情的冲击下,谢谢锅不仅没能完成扩店计划,更是陷入了资金链紧张的处境,接连闭店,昔日的网红品牌已经走下神坛。
“闭店潮”频频上演,
餐饮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采用创新融合的模式、定位年轻化路线、创造浓厚的社交氛围……这些都是谢谢锅可圈可点的优势。然而在大环境的冲击下,谢谢锅也只能折戟。
大规模关店的谢谢锅,只是餐饮行业的一个缩影。这几年,餐饮行业的竞争激烈和内卷程度有目共睹。在行业加速洗牌之下,餐饮企业想要实现突围越发艰难。
1、“闭店潮”汹涌,餐饮品牌难扛外部冲击
闭店歇业、求收购、大规模收缩,是这两年餐饮行业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疫情的冲击下,火锅、茶饮、咖啡等各大餐饮赛道面临闭店潮,从头部连锁品牌到中小商家,均受到冲击。
在行业加速复苏的过程中,不少头部品牌没能熬出头。包括老牌烘焙品牌克莉丝汀、甜品老字号许留山、牛角包烘焙品牌牛角村、网红轻食品牌新元素等,在近两年被曝大规模关店或者进入破产清算。
而曾经火起来的一批新品牌,也纷纷面临闭店。例如虎头局在今年4月出现大批门店关闭,目前电商平台业务已经关停;墨茉点心局在2月关闭了北京和杭州的部分门店,6月退出武汉市场。
即使有明星流量加持的品牌,也难逃闭店魔咒。今年5月,明星陈赫创办的“贤合庄卤味火锅”位于广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的门店全部关闭;作家韩寒创办的餐厅“很高兴遇见你”,在10月被曝亏损上亿元。
2、行业迎来洗牌,“内卷”现象加剧
对餐饮企业来说,虽然眼下行业进入加速复苏的阶段,但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成本方面,包括原材料、房租和人力成本,各项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在缺少足够客流量的情况下,很难支撑门店的长期经营。不少餐饮品牌因此陷入盈利困境,有的甚至资金流断裂、亏损关店。
与此同时,餐饮行业的“内卷”越来越激烈。
眼下餐饮行业正掀起一场激烈的价格战,从咖啡茶饮到精致餐饮,商家纷纷采取降低价格、推出团购套餐等手段,向低价“内卷”。虽然短期内能够换来流量,但长期来看,这些将对自身的价格体系和盈利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此外,从产品口味、包装、营销到后端供应链,餐饮品牌们都不断投入比拼。在这种趋势下,品牌想要走出同质化竞争,打造自身的品牌壁垒,挑战和压力都会越来越大。
小结:
疫情的冲击和餐饮消费的下滑,让餐饮企业的生存越发艰难,面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即使是由头部品牌操盘手创办的谢谢锅,都难以抵御大环境的冲击,走向衰落。
行业的竞争和内卷仍在持续加剧。对创业者而言,这条路上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只有积极应对困境并不断扩大优势,才能在赛道上长久走下去。
来源:职业餐饮网 辰溪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