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急转直下,网友:“太难吃了,菜没吃完,我没吃饱”
但很快,在快速扩张中,很高兴遇见你的很多家门店出现了问题。
餐厅在管理、人员培训、菜品创新等方面投入过少,人力资源跟不上,甚至出现了失控的场面。
门店服务、菜品质量都出现大幅度下降,公司开始把很多门店转手给了加盟商。
以上都是源自微博平台曾经打卡过食客的评论,评论都很一致,冲着名气去打卡,但是菜品不仅难吃还贵,性价比不高,餐厅的装修很多网友也接受不了。
不断被爆门店批量倒闭,还涉欠薪、加盟商讨债风波
2015年底开始,随着扩张步伐加快,“很高兴遇见你”被曝出大量负面消息。
除了大批量关店倒闭,餐厅因未办齐证件无照经营被罚,还有欠薪传闻,部分员工提起诉讼,甚至有加盟商堵门追债。
一脑门子官司,让这个品牌彻底走向深渊,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品牌就如销声匿迹一般淡出了视野。
高估餐饮“伪市场”的虚假繁荣,长久“活着”的核心是有“根基”的产品
如果不是投资人的这段话冲上热搜,也许很多人已经遗忘了这个餐饮品牌。
投资人说,韩寒还是很讲究的,为了声誉亏了一个亿,也许还不止一个亿。
从这些话中,也可以看得出,品牌创立的开始并不是大家口中的明星餐饮“割韭菜”。
但是它没落的“症结”则更是餐饮大忌,也值得其他餐饮人借鉴和警醒。
1、虚假繁荣的排队“红火”,让其高估了“市场”的伪需求
其实很早开始,明星们就开始跨界餐饮,甚至是在圈子里刮起一阵风潮。
头顶作家、导演、赛车手等多重标签下的韩寒也不例外,试图靠着入局网红餐厅来掘金餐饮。
的确,就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说的:“明星开店是实现流量变现的一种常见方式。明星自身拥有强大的IP资源,在这种优势下可以更好地完成流量变现。”
在粉丝经济、网红店效应的助推下,一时排长队、顾客盈门的虚假繁荣,让很多餐饮老板都被冲昏了头。
他们会认为,开一家店就能流水过百万,为什么不趁着势头一鼓作气,所以在这种伪客群需求的冲击下,他们跑马圈地、疯狂扩张。
门店模型、菜品、人员管理运营都没有打磨好,前端、后端都跟不上,一个环节出错,整个链条都随之暴雷崩塌。
明星和合伙人又对餐饮市场研究并不深入,最后连带品牌和加盟商都遭殃。
2、有“根基”的产品,是餐企长久下去的“核心”
正如这位投资人一语中的,韩寒的项目,也许真的是个非常不错的项目,但在经营过程中,犯了“本末倒置”的大错,没有关注菜品、没有关注客群画像。
打卡过餐厅的职餐同事说,“餐厅主打融合菜,中餐、西餐都有,但是乱七八糟的大杂烩,而且价格很高,吃一餐肉疼,菜品是真的难吃,太难吃了”。
首先没有想好自己的产品结构,产品是一家餐厅的核心,如果连最核心的根基都没有,后期自然会经受不住风雨。
而且对于客群的画像和需求,似乎也过分高估了客群及市场的需求,在粉丝前期的网红打卡下,很红火,然后一口气一念之间开出60多家直营店,这样的管理压力、供应链压力、员工压力都是超乎想象的。
也许,餐厅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分重视环境和声誉,而忽略了食品质量作为餐饮行业的基础要素。
总结:
明星流量不仅能给餐厅带来人气,也能为品牌带来一片“虚假繁荣”。
当揭开面纱,没有较稳的根基,只会剩下一地鸡毛。
餐饮成功没有“万能药”,能长长久久走下去的,是有根基的产品,和有稳定市场的受众需求。
缩短路途的最好方法就是走捷径,任何生意都存在投机取巧的可能,但是餐饮是一段长途旅行,由无比灵敏味蕾来评判的餐饮行业显然并不是一条捷径,没有做好准备终要提前“下车”。
来源:职业餐饮网 旖旎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