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巨头时,对手早已登上新高地
20多年来,德克士虽身处县城,但却始终心系一线城市。
早期被顶新集团收购后,德克士以炸鸡系列产品在一线城市扩张,但很快因为难以与肯德基、麦当劳正面硬刚而草草退出。此后,德克士在2004年、2009年、2011年、2016年以及2002年多次重提进军一线城市的战略。
其中2011年,顶新集团副董事长曾表示“一线城市对德克士来说是空白,但德克士不想当西式快餐的老三,希望到2030年店面能够达到一万家。”彼时,重点经营二三线城市的德克士,希望用东方舒食文化打造出差异化的竞争方式。
然而,十年时间过去了,在一线城市几进几出的德克士始终没有真正扎根于一线。至于万店目标更是差之甚远,目前德克士在全国的门店也不过刚刚突破3000家。
在德克士进退维谷的岁月里,被视作其竞争对手的肯德基、麦当劳却已经跑出了新的成绩。
就以近几年的动态为例,由于西式快餐的受众群始终偏向年轻人,因此肯德基与麦当劳也推出了不少贴近年轻人的新品与营销活动。
肯德基侧重本土化,从螺蛳粉、热干面到冻干咖啡粉,哪里热闹,哪里就能看到肯德基的身影,哪怕吐槽声不少,至少肯德基始终活跃在舞台中央,从未被遗忘。
肯德基侧重本土化
并且,肯德基站在百胜中国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能够拥有品牌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以及高效集约的供应链,使其每每拥有新发展方向,都能够迅速实现落地的向上势能。
麦当劳同样如此,在去年与肯德基一同瞄准新咖饮赛道时,麦当劳便下决心在未来三年里投资25亿元加速布局,预计到2023年,在全国铺设超过4000家麦咖啡。
两大连锁快餐巨头似乎都深谙一个道理:舍得下本钱,才有机会在高速狂奔的新消费时代占山为王。
频繁更新流量明星为代言人、结合时下最火的剧集推出相应周边联名产品等方式,往往能够稳准狠地收割一大波流量,并且提高品牌影响力。再加上不时与知名IP的联名活动,总能收获奇效。
如麦当劳近日即将推出与电力宠物公司的联名活动还未开始,就已经拥有了较高关注度。这一活动内容是消费者通过麦当劳APP或饿了么APP购买指定套餐,即有机会抢到全国限量11万个的麦当劳猫窝。
锌刻度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看到,不少铲屎官哪怕平时不爱吃麦当劳,也决定提前加购这一套餐,誓为“主子”抢到限量猫窝。
不难看出,这类“精准打击”的营销活动,成本不高,但事半功倍。
反观德克士,即便邀请小鬼、时代少年团等流量明星,赞助《这!就是街舞》,花费大价钱却效果平平,不仅很难带来直接的消费力,更难以扭转消费者对德克士的刻板印象。因此,与巨头之间的差距越拉越远,也成了德克士的无奈。
比上不足,比下难有余的窘境难破?
德克士的惨淡,与大环境的挤压紧密相关。
据《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报告指出,中国市场成为了诸多海外连锁餐饮品牌的强劲增长点和“避风港”:星巴克2021年Q1财报显示,中国业务的复苏最为明显,同店销售增长高91%,而美国仅为9%;百胜中国全年开设新店1165家,为在华经营33年以来最高,平均每8个小时开一家新店。
不仅整体发展势头向上,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的肯德基、麦当劳也开始竞相争夺下沉市场。肯德基推出“小镇模式”门店进军低线城市,更频频拿出诚意十足的套餐与优惠力度。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去年则在“麦麦全席”上提到,希望可以加快下沉的速度和布局,而2020年新增的门店中超过50%的店都处在三线等低线城市。
基于完善的供应链以及较高的知名度,肯德基与麦当劳的下沉轻松不少。这意味着,在一线城市玩不转的德克士,在下沉市场这一大本营也即将遭遇更大的挑战。
再加上同样深耕下沉市场的华莱士,在价格和门店规模上有着明显优势。因此德克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曾经优势都已变得越发薄弱。
对于连锁快餐品牌来说,产品品类与营销策略的持续调整、创新是提升产品复购的关键因素。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样也是品牌之间拉开差距的重要手段,疫情与消费主力变更的多重影响下,餐饮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开拓线上消费场景,反哺线下门店,至关重要。

拓展线上渠道,对品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德克士想要逆袭,仅仅跟着新消费的发展潮流仍然是不够的。过去的发展中,德克士因为对加盟商的整体管理水平不足,因此出现各城市各门店产品标准、服务水平的参差不齐,给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尽管顶新集团曾经提出要成立顶巧餐饮大学,扩大对干部的储备、培养餐饮方面的人才。但从目前看来,德克士人才培养与干部管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面对餐饮行业进入到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新节点,一线城市的折戟已经暴露出了德克士的不足。而未来各大品牌在线上线下、多线城市的较量,更考验品牌是否具有标准化之外的独特核心竞争力。
来源:锌刻度 星晚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德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