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追求茶底的"水果香"。
在逛展中,我发现,蜜桃乌龙、柚香绿茶、草莓红茶、葡萄乌龙、荔枝祁红等等,均有供应商展示应用。
并且这些"果香"茶底同样在应用上发挥空间和优势,并且上游供应商通过与奶茶、水果茶搭配打造自己的差异化产品。
比如,用葡萄乌龙茶汤搭配酒类产品,在清新的果香与茶香之外,感受酒的香气。
04
厚乳之后,今年“自带标签”的乳制品更多了
去年,瑞幸、喜茶、奈雪等众多品牌都在通过"奶"的升级来提高产品的口味辨识度、传递新概念,供应链端也在通过技术工艺的创新迭代为品牌赋能。
比如,加酒趋势在乳制品端的应用。
在塞尚的展区,一款"酒酿大咖"吸引了我的注意,据了解,这款产品由塞尚的“酒酿酪乳”搭配咖啡、朗姆酒等等制作而成,品尝起来有提拉米苏的口感。
而“酒酿酪乳”,被很多前来逛展的研发关注到。这款产品由发酵生牛乳搭配米酒,口味非常有辨识度,明显区别于其他的乳制品,带有米酒的醇香,和水果、咖啡、茶都能有很好的搭配。
乳制品与酒,两者在口感呈现上具有互补性,将其碰撞,或许引发下一波潮流。
另外,植物蛋白奶在今年仍旧流行,并且技术和风味也在提升。
在维益植造的展区,我关注到一款燕麦乳产品。目前市面上很多品牌推出的植物奶制品为了提升口感上的醇香,依旧会添加牛乳。而维益这款燕麦乳产品,应用中不用添加牛乳,也能维持香浓的口感,对乳糖不耐受人群十分友好。
这也能表明,在植物奶概念不断被提出、强化的同时,消费者人群也在提出更多要求,需要市场更加细化。
05
省人工、提效率:
智能设备正在给门店“减负”
随着茶饮赛道的不断壮大,推动新茶饮发展不单是产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智能元素将走向新茶饮的吧台中。
在诺道夫的展厅,智能泡茶机、定量保鲜茶桶等等智能化茶饮设备,吸引了不少同行驻足。
比如一台智能泡茶机,支持6种冲泡配方,无需人工值守,保证工作效率,并且支持一键清洗,让茶饮店告别传统泡茶的形式,节省人力物力,保证出品的标准化。
而昨天,很多同行都在讨论诺道夫最新研发的“定量保鲜茶桶”。
在茶饮门店,从泡茶到调制茶饮,有个重要的环节是茶汤的保鲜存贮,这也是很多门店的痛点:泡好的茶汤,没做好保温、没计算好存储时间,导致出品不稳定;每次人工量取,麻烦而且存在误差。
我了解到,这款“定量保鲜茶桶”,可以实现按键出茶,支持移动电源供电,并且可以自由设置12种茶汤定量,对应不同产品,可以真正做到出茶精准计量,而且还能设定保鲜时间,到时自动报废,避免了接触、人为误差。总部设定好数值,门店可以直接操作,省去了很多人工和培训负担。
未来茶饮店的细节完善,不仅在于关键环节的突破,也在于一些细节的技术革新,用“黑科技”来代替繁重的人工操作。
设备的升级,都在从门店落地性,解决门店痛点出发。可以预见,随着智能化机器的普及,新茶饮正在经历一场效率革命。
06
“造景”力度更大,一切为了吸引人来
在展会上,我还发现,展商都化身设计公司,那些有造型的展区、有造型的产品都会吸引更多参展人的注意,拍照打卡。
对于品牌亦是如此,今年,我明显能感觉到新茶饮对空间设计、产品视觉设计的要求更高了。
好的产品,“造景”不仅仅是好看,而且必须自带传播亮点。
比如麦当劳今年的“太阳拿铁”,简直是个点赞收割机。原本和咖啡不相关的“荷包蛋”,出现在咖啡场景里,成为了产品最大卖点——创意足够有趣,以至于拿在手里就想拍照,拍了照就想发朋友圈,这就是传播亮点。
我也在展区中找到一些启发,比如用新鲜水果装饰,也许放芒果果肉不够吸引人,但换成半个芒果就有了视觉冲击力,或者同其他装饰物装饰,比如串起来的草莓就更能吸引目光。
也有展商用烘焙产品装饰,在一杯创意饮品上搭配马卡龙、手指饼干等等。
甚至可以用科技赋能,在一家可以实现食品打印展区,我观察到可以通过技术让产品造景更加多元,为产品传递意义提供更多的空间:一句或调侃、或暖心、或有态度的话,给一杯拿铁、一片面包增加了有趣性,增加了顾客传播的动力。
来源:咖门 金语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水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