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众想象的不一样。
两根细细的肩带,两块简单的托片,一片看似简单的文胸背后,实际上是量产服装中工艺最复杂、耗时最久的内衣产业。
正因为超过40道的繁琐工序,加之供应链自动化程度有限,传统内衣巨头们在过去漫长的时光里,建立了有关女性身体数据的密码本,并在上游供应链形成了自我的竞争壁垒。
20多年来,市场从分散趋向集中,汇洁股份、都市丽人、安莉芳和AB集团等本土四大巨头逐渐走向台前,都市丽人更是以8000多家门店成为市占率第一的品牌。
但后起之秀来势汹汹。
短短四年,集中度稍显提升的中国内衣行业,被内外、蕉内、Ubras等为首的新内衣品牌再度打散。市场重现高度分散化的格局:内衣之下,文胸、无钢圈内衣、运动内衣等,每个细分品类都迎来了成长空间。
新老势力交手时,新品牌似乎没有遇到想象中的阻力。这不像是一场突围,更像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起舞。
一方面,互联网孕育的新品牌极擅营销,每一次的传播声量都精准踩中年轻人的脉搏;另一方面,无钢圈品类的出现让生产端减负,单品更大程度地规模化量产成为可能。
一个肯定的结论是,内衣的刚需让风口始终存在。但资本已经开始向头部选手倾斜,如果还有新的玩家入场,差异化的定位,足够能被称之为壁垒的杀手锏(无论产品还是技术)是什么,这一点,下场之前都必须要想好。
这是直击本质的问题。营销讲起来的故事和情怀,能火一时,但未必能永远适用。如果新品牌沉醉于目前的成绩单,那网上关于产品质量的质疑和讨论,总有一天会成为反作用力。
某个时间点上消费者需要什么,在长期主义里消费者需要什么,这两者并没有本质冲突。前浪和后浪都能各显所长,去重塑行业,才是真正的价值。
01
前浪的江山不好打
内行人最怕外行人说,做内衣没什么了不起的。
这不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事实上门槛还挺高。
主面料之外,夹棉、钢圈、衬垫、捆条、长根、定型纱、软纱、肩带、胶骨、调节、花边和蕾丝都是需要用到的辅料,为了美观连饰品有时也必不可少,加起来组件超过40个。
在机器无法全链条覆盖的情况下,一件文胸的制作大约需要30-40道工序,如果一个人负责其中一道工序,一个流水线需要几十个人。
在文胸模杯的制作过程中,误差不能大于2mm,针线的精准度将直接影响穿着感受,如果钢圈扎破了面料直接触到皮肤,体验更是灾难性的。
这就要求产品对每个细节的反复尝试和修改。
而由于女性身体的个体差异,以及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乳房形状变化,内衣的尺码体系尤其复杂。通常一款外衣只需要配备5个尺码,但一款文胸需要至少两个色彩,每个色彩配套8-12个尺码(70A、75B、80C等)。
所以,传统内衣品牌一旦出现某个热门款,所对应的模具、版型也就相对定型,供应链也会随之调整并固定下来。
此外,本土品牌爱慕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和北京服装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的人体工学研究机构,探索符合中国女性体型的塑身产品;而汇洁股份也在2011年和西安工程大学建立了内衣研究所。
这是老牌选手花了20多年在供应链上积累的能力,也是他们长期探索中国女性身体形态的密码本。
简而言之,内衣不好做,文胸更不好做。
当然行业的问题也很明显。
复杂的尺码体系和版型系统让行业一直缺乏统一的标准。有些是企业自研自定,有些直接引入海外尺码。所以消费者在切换品牌时,往往也意味着很高的选择成本。
这也是内衣行业在欧美国家集中度普遍超过50%的原因。龙头品牌长期积累了较大的客户基数,复购时为了降低采购的时间成本和失败几率,消费者的忠诚度也随之提高。
但尺码体系的混乱这个问题,在中国内衣的早期发展阶段,被线下门店的试穿环节给弥补了。
这也是传统品牌引以为豪的地方。线下门店具有天然的客流转化,内衣合不合适,总要去店里试了才知道。而门店往往是品牌与消费者的长期触点。
随着互联网的高歌猛进,新零售的线上崛起,再加上疫情改变的购买习惯,大量消费者开始迁移到线上。尺码的问题,在这之后逐渐被新品牌找到替代方案。
02
另辟蹊径的新品牌
新内衣品牌Ubras的解决方式,是推出「无尺码」内衣系列。
从消费者端来说,它不需要你自己做尺码选择,决策省心省力,下单更快。而且品牌强调「舒适简单」,这对一下班就常常想脱掉内衣束缚的年轻女性来说,正好切中心坎。
毫无疑问,舒适的确是品牌的产品力体现,也是颇为得体的话术卖点。但某种程度上,用工艺的减省、供应链上的优化来解释,似乎更理性客观一些。
前面提到的夹棉、钢圈、衬垫、捆条、长根、定型纱等,环节越少,内衣制作工艺难度就会降低。以Ubras的内心式文胸为例,其几乎没有蕾丝装饰,也没有定型胶骨,更不需要钢圈。
本质而言,这不是颠覆传统工艺,只是工序流程上的简化,但这种供应链的减负,才为大规模量产提供了可能。
当然新品牌们也有创新。为了解决缝制标签的扎人感,蕉内自研了一款Tagless外印无感标;Ubras则采用了一种点状胶膜粘合技术,既不需要走线缝合,也不用缝杯。没有缝合就会少很多走线带来的不适感,穿着体验自然会提高。
不同地域分布的新品牌们,由于创始人的经历和背景差异,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打法。
蕉内和Ubras是锚定年轻人的品牌。两者均绑定头部主播,前者让李佳琦在直播间脱下了鞋子展示自己的袜子,后者不仅让欧阳娜娜穿上了背心文胸,也让薇娅在直播中屡次称赞。
擅长做营销的品牌深知,传统内衣生产线上自动化程度不高,机器精密度短期内也没有突破性变化,简化工序是最快的方法。
但也有玩家想在「中国制造」这几个字上较劲,继续发挥中国制造优势。
新内衣品牌「蒛一」创始人曹鸿飞是个85后。做过投资的他更在乎营销背后的产品质量和供应链水平。蒛一想要解决的是从织布到成品各个环节中「因为供应链低效而虚增的成本」,毕竟这是消费者看不见的,也是不愿意买单的部分。
蒛一的思路其实是可行的,中国制造的能力在服装业已经有所体现。在UP主@老裁缝林冲的一期视频里,299元优衣库U系列牛仔神裤与1399元的LEVI'S®牛仔裤对比,生产于保加利亚的LEVI'S®,裤口和前襟的浮线较多,边线也没有那么整齐。这一点,国内代工的优衣库优势明显。
但Ubras和蕉内,与蒛一的路径已经出现了分野。后浪们去颠覆传统内衣行业的思路,是与众不同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