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看到的内衣广告,大多以“性感”著称,模特无一不是公认的姣好身材,充满诱惑,引人遐想。
如今内衣广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模特未必需要前凸后翘,也并非只能穿传统的聚拢型文胸,就连“性感”二字,也在被重新审视与定义。
内衣广告经历了从男性凝视到女性悦己的审美变迁,这种转变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内衣消费趋势的变化与升级。网络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内衣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其中女性内衣占比最高,本文所探讨的内衣消费变化,则主要围绕“文胸”这一类目展开。
产品:从性感到舒适
1995年,维密推出内衣行业首个大秀,据称其巅峰时期平均每分钟卖出600件内衣,缔造了风靡全球的“性感”神话。
而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崛起,消费者选择内衣逐渐回归到“追求舒适”的轨道上,更有Thirdlove、Lively等众多标榜“反维密”的内衣品牌兴起,它们主张取悦自己,而非聚焦满足男性目光的“性吸引力”。
2019年维密大秀取消,昔日内衣巨头也不得不寻求自救之路,广告启用变性模特和大码模特,展现女性多元的美。而国内市场,维密分别宣布周冬雨、杨幂为大中华区和亚洲区品牌代言人,并推出广告片重新定义“性感”,将其与“舒服”、“真实”、“独立”、“自信”联系起来。
虽然这在当时引发了不小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悦己型消费已深入人心,“舒适度”成为内衣消费的主要考虑因素。
内衣产品由传统的聚拢、上托型,向减轻束缚的无钢圈内衣发展。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天猫内衣发布的《内衣行业趋势研究》显示,近年来无钢圈文胸市场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市场增速接近五成。而轻薄透气、无钢圈、无胸垫的Bralette作为更细分的新兴品类,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2018年消费增速达172%。
除了优衣库、曼妮芬等品牌,内外、Ubras、蕉内等主打无钢圈的新消费品牌借势崛起。它们或是强调小胸友好,或是声称“宛如人体第二层肌肤”,或是以“无感托科技”突出产品力。Ubras还首创了“无尺码内衣”,让用户可以更加简单地选择合身、舒适的内衣,凭借无钢圈、无尺码内衣,Ubras还一举登上2020天猫双11内衣行业榜首。
对“舒适度”的追求,却也给大罩杯内衣的承托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大杯文胸的细分赛道,也有异军突起的新锐品牌。奶糖派就针对C罩杯以上内衣的品类空白,通过分胸型、多尺码的产品,打造兼顾舒适度、承托稳定性与颜值,更适合大胸消费者的内衣。
审美与观念:从单一到多元
性感到舒适的需求变化,驱动着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升级,背后则指向观念的转变:从单一的审美模式,向多元包容的价值转变。众多内衣品牌也通过持续不断的尝试,向消费者传递这个信息,即并非只有年轻的、丰满的、具有更大性魅力的才是美的,不同年龄、肤色、身材、风格的人群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新西兰内衣品牌Lonely曾在2017年邀请了一位年近花甲之年的模特Mercy Brewer拍摄广告。Lonely的创始人Helene Morris表示,美妆时尚行业都过于追求青春,但事实是每个人都会变老,而变老的过程其实也充满了美好。他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真实的美,扩充大家对于美的“视觉词汇”。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内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