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人的角度看,餐饮其实是一个令人眼馋,但不好进入的行业。
而绝味、周黑鸭、煌上煌这类零售性质极强的休闲卤味品牌,属于介于餐饮与食品工业之间的特殊品类,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与投资者的认同。
特别是在最近两年食品、饮料企业受到资本热捧的情况下,绝味食品股价从35元左右,最高上涨到了95元以上;周黑鸭也从3元左右的低价开始反弹,直接走出了历史新高的价格,市值突破200亿元。
但相比传统的快消食品,休闲卤味食品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也是最大的经营难题:保质期非常短,不论是卤肉制品还是腌制的蔬菜,都无法长时间保存,想要以新鲜的状态售出,时间就更短,通常在一周左右。
这样的行业特性,决定了食品安全是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质量,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周黑鸭,曾经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开放加盟,企业收入、利润、股价市值表现等多种核心数据,都长期落后于坚持加盟扩张策略的绝味食品。
而坚持加盟制的绝味食品,在收获市场与资本认可的同时,也陷入了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麻烦,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声誉与价值。
可以说,如今在资本市场风头正盛、市值接近500亿元的绝味食品,仍然无法逃避食品安全的巨大考验。毕竟对于卤味这条赛道来说,保质保鲜是绝对的生命线,企业的胜败乃至生死,也只在一线之间。
一哥之争
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农夫山泉和娃哈哈一样,在休闲卤味领域,周黑鸭和绝味是两个最常被提及的名字。
周黑鸭相对较早地完成了“用户心智”的占领,成为卤味——特别是各类鸭肉制品零食的代名词。但长期以来,周黑鸭都是选择走精品高端路线,门店设置在人流稠密的高端商圈,并且坚持自营策略。
周黑鸭创始人周鹏从15岁就开始创业,以至于目前周黑鸭甚至没有明确的创办时间。根据他的自述,早期周黑鸭选择自营模式,在2006年曾尝试开放加盟商,却导致了严重的经营问题,“假货漫天,加盟店质量难以掌控,尽管都是亲戚管理店面”。周鹏很快就坚决地收回了经营权,并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坚决自营。
更重的自营模式,保证了周黑鸭的高端定位和“江湖地位”,但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失去了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铺设门店的能力,企业规模无法加速扩大。
整个2018年,资本市场对于周黑鸭的质疑达到了高潮。一年的时间,其股价从9港元左右的价格,一路跌至最低3.23港元,周黑鸭完全失去了曾经行业龙头的光彩。
2019年11月,周黑鸭终于开放加盟,公布了与广西南宁的南城百货签订的特许经营加盟。至此,周鹏终于下定决心。半年之后,周黑鸭股价起飞,一路上涨至9元以上,资本给予了周鹏的决定以高度肯定。
相比之下,绝味则是从一开始就走加盟路线,从2011年的3592家门店,一路开到2020年的12058家。自上市以来,加盟店的收入规模一直占到绝味食品整体收入的90%以上。
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绝味食品营收51.72亿元,同比增长18.41%,这个数字与周黑鸭和煌上煌去年的营收总和53.03亿元旗鼓相当。
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25.06%,比周黑鸭和煌上煌去年的净利润总和6.27亿元还要多1.74亿元。也许开放加盟之后的周黑鸭能够在未来扳回局面,但至少目前为止,这个行业的一哥仍然是绝味。
复盘加盟
在此次疫情,重加盟模式的绝味同样受到了影响,但相比第二名周黑鸭却要小很多。
这是因为,采取取加盟模式的绝味,主要负责的是制造这块的原材料、人工等相关成本,而加盟商则负责门店方面的人工和租赁等相关成本,属于公司和加盟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对公司的货币储备、现金流考验相较会小一些,企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自然会相对强一点。
而采取直营模式的周黑鸭,需要自己一力承担从制造到门店环节的所有人工和租赁等成本,属于公司利益最大、风险自承,对公司的货币储备和现金流考验会更大,抗风险能力也相较会弱一点。
绝味食品能坐上卤味一哥宝座,依靠的是远超另外两家的庞大门店数。煌上煌的门店不足4000家,而以直营为主的周黑鸭门店则只有1301家。打磨成熟的加盟模式,为绝味食品带来的是营收的稳步增长。因此,在短期内,绝味的股票体现出了比周黑鸭、煌上煌更好的投资价值。
虽然两家企业之间的战略选择不同——是否开放加盟直接导致了两家企业的不同表现,但加盟本身,都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鸭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