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2020,复制海底捞

  快时尚餐饮品牌九毛九登陆港交所,随即暴涨44%,被看作“海底捞第二”。 

  而2018年9月登上港交所的海底捞,如今市值已经逼近2000亿港元。

  除了九毛九和海底捞,同庆楼已低调拿到登陆A股的入场券,瑞幸咖啡已奔赴美股上市,巴比馒头、五芳斋等也在排队等待上市。

  以九毛九为代表的餐企们扎堆上市,可能预示着“餐饮”和资本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

  上市潮起潮落

  事实上,在此之前,餐企已经历过两次上市高潮。

  2007年前后,随着零售连锁行业成熟,连锁经营发展从规模数量型向效益效率型转变,资本和行业相互促进,因此大批餐企受益。全聚德、味千拉面,小肥羊等纷纷登上主板市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餐饮业与资本结合的分水岭。资本为规避周期性行业的波动,开始将目光转向餐饮业。

  2012年12月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受此影响,奢侈品、高档酒店、高端消费等皆受影响,对中高端餐饮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中国餐饮增长率一度从近20%的高速增长跌至个位数,此后缓慢恢复,2015年才逐渐回到2位数,一直稳定在10%左右,到2018年再次跌到个位数,再也不复往日的高度增长。

  餐饮企业在二级市场接连遇挫,但一级市场的并购和投资案例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受电商等因素冲击的影响,购物中心、百货等商业地产项目纷纷加大体验业态、餐饮的比例,餐饮业再次成为了私募基金或者投资者比较关注的行业。

  这一时期,餐饮投融资及并购案例频发。

  在一级市场,大娘水饺、俏江南等跟资本之间的纠葛使得资本市场再次对餐饮行业敬而远之。以弘毅投资旗下的百福控股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入场。目前,百福控股以投资管理及运营管理”双轮驱动模式长期布局餐饮产业,目前投资及控股的品牌已达14家,全球门店数量超过1300家。

  2013年,新三板股转系统面向全国接收企业挂牌申请。此后,两年主板上市无望的餐企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新三板。2015年,百富餐饮、紫罗兰、望湘园等挂牌新三板。

  九毛九也于这一年首次谋求A股上市,不过等待3年后,于2018年中止上市流程,并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有分析认为,当年九毛九冲击A股失败,一方面是因为当年A股IPO审查力度越发严格,另一方面也与其财务状况有关。

  自2017年6月广州酒家主板上市起,海底捞、美团点评、瑞幸咖啡、同庆楼等纷纷登陆资本市场。

  除了以上企业,其他在排队的企业还有五芳斋、巴比馒头等。

  深层产业变革正在发生

  2007年餐企首次上市潮背后,是连锁经营模式的突破和金融危机的外部机遇,2012年的第二次上市潮政策导向和电商等外部因素带来的连锁反应,2018年开始的第三次上市潮的主导因素则是内部产业纵深变革。

  在中国全部的3500家上市公司中,上市餐饮企业不到20家,约占0.4%,资本市场为什么对于餐饮如此冷淡?

  可以说,管理规范性不足导致财务不透明、标准化不足带来的中长期成长性不确定、外部风险比如食品安全及政策因素等是资本对于餐企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如今随着餐饮行业的演进,上述阻碍餐饮与资本关系的几个问题正逐步解决。

  信息、交易、管理在线化,促进餐企规范运营

  2003年大众点评成立,此后,餐饮店铺被逐步搬到线上,信息在线化进程开始,2009年以饿了么为代表的外卖,2010年以美团为代表的团购网站的兴起,使得餐饮人们逐渐开始习惯并重视经营的在线化。

  2014年左右,连锁收银系统搭乘移动支付快车,迅猛发展至今,使得餐饮行业交易在线化水平大大提高,当然这个比例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交易在线化水平还不足餐饮整体市场的10%。

  与此同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兴起的各种财务管理系统ERP、会员管理系统CRM、人员管理系统HR系统经由SaaS助力之后,也逐渐走向成熟,餐企的在线化管理效率和规模复制效率得以逐步提高。

  2016年 “营改增”政策在全国范围实施,降低了3%的税金。2019年起,社保入税政策开始全面实施,税务改革成为引导并推进餐企的正规化管理的重要因素。

  交易的在线化,基本解决财务真实性的确认问题,使得餐饮企业的收入可被核查;信息和管理的在线化使得餐饮企业规范运营成为可能;自此,在餐饮行业,投资机构们也有了规范的、可控的和可准确计量核算的财务和内部控制退出体系。

  供应链优化,提升餐企规模化运转效率

  阻碍餐饮和资本关系的第二个问题则是标准化不足带来的无法规模化,中长期成长性不确定;

  这个因素背后的其实是供应链能力的匮乏。事实上,供应链能力是连锁餐企的核心竞争力。食材成本占餐饮整体成本的1/3,但一直以来,复杂的食材购买路径、和高昂的食材运输成本的是压在餐企身上的巨石。

  2010年左右,商圈兴起,将连锁餐饮品牌作为重要引进对象,但商场门店成本昂贵,制作流程简化,中央厨房模式凸显,发展比较快速的连锁餐饮品牌纷纷入局。中央厨房通过集中采购、统一加工、易于质检、统一标准、综合信息处理,可以规模化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标准化,仓配一体化的模式,也使得餐企可以节省30%配送成本。

  据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2016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数912家,中央厨房普及率达到70%。

  比如九毛九就在广东、海南和湖北三处均建立了中央厨房,截至2018年底,三地中央厨房合计产能1860万吨,广东、海南和湖北三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9%、83.9%和42.8%。因为大部分菜品的生产加工都可以在中央厨房完成,对门店的坪效也是极大的提升。

  另一家待上市的五芳斋也早早通过嘉兴五芳斋粽子厂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其位于成都的生产基地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粽子生产基地,2008年的产能就达到了1亿只/年。

  但一个中央厨房造价动辄上亿且产能一般需数千家门店才能消耗,如果连锁品牌自身没有足够的消化能力,又没有作为第三方服务的能力,那就只能承受亏损。

  因此,巨大的压力使入局中央厨房的连锁餐企开始逐步退出或剥离出加工功能,仅仅作为中央统一配送模式存在。2012年嘉和一品斥资1.8亿元建设的中央厨房,就在2016年卖给了新希望集团。

  “随着专业化分工逐渐演变,加工功能从门店经营中脱离出来,形成以中央厨房为核心的加工渠道,与流通渠道并行。流通渠道中传统农批市场被分流,上游更多的品类被专业的餐饮供应链服务企业引入”,华创证券分析师王薇娜表示。

  至此,专业的第三方供应链公司登场,并成为近些年的投资风口。根据亿欧智库整理,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公开披露的餐饮业投融资金额超过65亿美金(未披露金额的并未计入),其中餐饮供应链及服务商投融资金额占比则超过 87%。

  中央厨房的普及,提高了食材在加工、存储环节的管理效率,国内冷链物流的崛起也使得食材配送环节的质量和效率有了很大的飞跃。如今,食材从厂家到门店的运输已经可以实现包含订单状态、物流路由、车辆轨迹、温湿度包含在内的全程跟踪。

  中央厨房减少了门店对产品质量的干涉,提高产品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解决数据的协同、转化和管理效率问题,冷链物流支撑体系解决地域覆盖问题。

  上游供应链的优化使专业分工更有效率,也使得餐厅在全国化规模扩张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实现更高效更科学的运转。因此,中国连锁餐企规模化扩张进程加速。

  可以说第三次上市潮中的餐企也大都兼具标准化的运营管理体系以及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海底捞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