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是一个潜力巨大、同质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市场。尤其是对于特殊的功能用途饮料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潜力且新兴的市场,用户需要培养,品牌需要建立,而营销就成为了各品牌彰显神通广大之时了。
作为功能饮料民族品牌最早的开创者,曾风靡一时的健力宝,就连续赞助了1984年-1996年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同时赞助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1987年-1997年的三届全运会,在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体育印象。
而红牛也是如此,长期坚持体育营销,不仅赞助F1、篮球、足球等运动,更是翼装飞行等极限运动的长期赞助商,每年都要在全球投入巨资用于广告宣传、市场教育和消费者培养等。
市面上常见的特殊用途饮料都或多或少和体育挂钩,它们的产品定价和品牌传播也都相近。
2005年,美国品牌佳得乐进入中国试销并聘请姚明出任形象代言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引发国人运动热潮,特殊用途饮料市场也迎来了回暖,红牛、脉动都借此快速发展,尖叫等品牌也出现反弹,农夫山泉推出水溶C100,健力宝获得广州2010年亚运会指定运动饮料权益,一线市场再度喧嚣起来。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供选择的余地更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尤其是高额的营销费用投放,一个全新的品牌要进入消费者的选择并不容易,但同于同质化严重的功能饮料来说,想脱颖而出也非常困难。
下半场的利器:垂直细分
在功能饮料行业,前有霸主挤压,后有巨头进入,对于新进入者不管是在品牌建设还是销售渠道把控都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又基于品牌力和高毛利带来的强定价权,以至于新进入者源源不断。
其实,功能饮料市场看上去很大很美,但实际也暗藏很大的“坑”。可口可乐耕耘了这么多年,去年的销售额仍不到三亿元;卡拉宝这么大的投入,最后也是折戟而返。
可见,在市场竞争激烈下,一个全新的品牌,要占据消费者心智,并不容易。而其中功能饮料分为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等。而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想要进入就必须细分。
细分用户:随着运动人口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对饮料的专业要求也会更高,一些强调专业性的饮料或迎来机会,如来自加拿大的百淬,其用户画像非常清晰,直指专业运动人群。通过对用户的细分,切入具有特定目的性的、特定功效的功能饮料。
功能饮料市场人群相对比较聚焦,喝功能饮料就喝功能饮料,不会在某个场景选择某个特定品牌,一般人只会喝两种品牌,要么就喝性价比高的,要么就喝高大上的。那么营销也一样需要细分。
细分营销:从品牌营销的视角来看,任何一款产品,其成功必定意味着这款产品成功占领了人们的心智,使得人们在某一特定场景下,必然想起这款产品,从而成为它的忠实用户。
而细分的营销主要是体现在场景方面,不是简单的赛事冠名,更应该是深入参与到赛事的具体环节,通过高结合,高漏出,高互动的植入方式,和用户形成有效的心与心的互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兴起,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扁平化,企业也能够更加精准地去定义人群和场景,新品牌的入局,定位尤为重要。
总之:功能性饮料市场也已经不断从“一家独大”的市场份额分化开来,这对中国市场来说是不错的信号。
新进者想要分一杯羹,那么在未来市场就必须更加细分产品,再通过有效的场景式营销互动,换来一些忠诚的消费者,才是未来下半场竞争的秘钥。
(来源:蓝莓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功能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