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又准又快
在没有数字化的时代,市场调研主要采用给用户打电话或登门拜访的形式。而现在,得益于大数据的赋能,宝洁能够更好地预测用户的需求,引入产品,或研发新品,同时加速新品研发的进程。
在这一方面,宝洁与阿里强强联合,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为消费者带来真正需要的产品。
比如,通过与天猫新品创新中心的合作,开发了海飞丝scalp x防脱系列产品,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再比如,通过线上线下肌肤测试,更好地了解到用户的皮肤需求,并把这些在阿里生态沉淀下的数据汇总到数据库,助力了产品配方的改进。
大数据的应用,改变的不止是新品的数量,还有产品的开发周期。
比如,飘柔微米精华从0到上市用了9个月,而潘婷的新品“能量水”仅用了4个月。而在此前,宝洁推出新品的周期则需要花费两到三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
许敏表示,这几年,宝洁推出新品的速度加快了,数量也更多了,但有意思的是,成功率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产品真正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时候,才会有更高的成功可能性。
推动组织变革
作为一家181岁的百年企业,宝洁拥有自己相对成熟的组织体系和部门设计。
然而,正如许敏说的:“在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传统的组织架构是需要改变的。”
她在宝洁电商起步的第一天,就让整个部门变得扁平化、小团队化,以保证用更快的反应速度进行外部合作。
依照常规,要按照部门来匹配任务,但是现在,她打破了部门界限,唯才是用。她会根据业务的需求来寻找合适的人才,而不是受制于部门的约束。
为了实施新零售,她组织了一个独立的小而精的团队,这在原来的组织架构里是没有的。
这个小团队直接向她汇报,他们的工作就是做线上线下的融合,一个考核标准是做更多的新零售试验,不断试错。
许敏说:层级不是我们汇报线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非传统意义上的跨级汇报也在发生。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组织结构变得更扁平,加速决策和执行。这些组织架构的创新在宝洁其他市场也是不多见的。
除了电商部门自己的组织变革,宝洁的新零售还得到了全球总部的支持。
在许敏领导的电商这一块,绝大多数的决策都由本土来做。“无论是当初我们做自有数据库,还是现在做新零售,以及电商的日常业务决策,都已经本土化了。”
在许敏看来,今天全球总部对电商和新零售团队更多是赋能。
比如,当她需要更多的数据分析师给予支持的时候,当她需要一款在中国市场暂时找不到解决方案的产品的时候,总部就会调动全球资源,给予全力支持。
这也是宝洁中国过去几年业务快速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决策权交给了本土。
中国市场定义全球
许敏对自己,也对电商团队提出的要求是,不光是为了完成多少亿的销售,更是希望通过探索一些全新的机制和方法,带动整个宝洁向数字化转型。
在整个宝洁内部,其他市场对于中国正在发生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是非常艳羡的,因为大家确实看到了互联网对业务的推动。
于是,有很多内部的游学团来到中国市场,学习怎么做电商,怎么做新零售。宝洁中国的创新、灵活机制、数字化开放性,对于其他市场都具有很大的启发。
过去两个月,几乎全球所有的业务单元都来学习了一遍。我觉得他们学的不光是手段,更应该学习业务和组织的理念。许敏说。
今天,中国市场正在定义着全球用户的需求。十几年前,宝洁都是国外研发产品,然后引进到中国。现在则反过来。中国市场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产品开始反向输出到其他国家,成为当地最好的、最先进的产品。
作者: 公众号- 陈赋明 来源: 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