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现实很残酷,看似励志的造富神话,其实是这些“暴富者”们专门针对创业者设计的完美骗局。
据人民日报调查,“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10万元”的套路环环相扣,一批所谓的大锅卤菜“师傅”先在短视频平台上塑造草根逆袭人设,再雇人排队制造“供不应求”假象,最后吸引创业者付费加盟、高价购买配方或课程,完成收割。
有不少上当的“韭菜”创业者表示,所谓的秘制配方在网上随处可查、实际出摊半天无人问津、线下根本没那么多人消费……
据法制日报报道,河北的一对夫妇被摆摊视频吸引,支付了2980元的学费远赴安徽学艺,学成后购置设备、原料开摊,结果连续经营20多天,生意始终冷清,日销售额仅五六十元,回本遥遥无期。
7元生烫牛肉米线:
速生速死,
低成本、回本快的“造富故事”
最后一个,就是这两年疯狂扩张的“7元生烫牛肉米线”,“鲜切现烫,新鲜看得见”的背后是“速生速死”的残酷现实。
近两年,大量创业者涌入7元生烫牛肉米线赛道,“低客单、低成本、高流水、回本快”是关键诱因。
首先是低客单、高流水。7元生烫牛肉米线以“7元鲜切吊龙”为特色,一碗牛肉米线15元,加上小吃、配菜,客单价能控制在20元左右,凭借低价吸引大量消费者引发排队,进而营造出高流水的表象。此前,就有不少生烫米线店表示“50平米门店,日均翻台超20轮”“一天营业额2万元”。
其次,低成本、回本周期短。门店大都走极简或市井风,且所需门店面积小、初始投资相对较低。一家50-80平米的社区店,总投资在15-25万元,有品牌甚至喊出最低6万元就能开一家50平米的门店。
在相对低成本的基础上,7元生烫牛肉米线项目往往会重点宣传回本周期短。这种“看似好做好赚”的错觉,吸引了大量小白创业者盲目跟风,也为后续的“速生速死”埋下伏笔。
随着门店数量激增,众多问题开始浮现。低门槛让创业者扎堆,广州某商圈500米内就有5家生烫牛肉米线,主打产品、菜单结构、装修风格等几乎全一样,同质化极其严重,消费者审美疲劳、新鲜感流失。
没有差异化,很多门店开始打价格战,各种低价套餐你来我往,叠加牛肉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最终很多门店毛利率低到20%,一个月下来赚的钱连房租都不够交,根本活不下去。
其实,7元生烫牛肉米线这类低客单项目,往往是选址定生死。门店要想维持高流水,必须保证高客流,因此选址尤为重要。
然而,对于小白创业者而言,点位资源恰恰是他们最欠缺的。大量缺乏经验的创业者盲目涌入,在未充分评估市场容量和竞争环境的情况下便仓促进场,既缺乏合理的选址策略,也难以获取优质的点位资源,最后只能“贴身肉搏”式地密集布局,沦为炮灰。
结语
纵观这四大“杀猪盘”品类,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低门槛、易复制、高同质化。它们放大了餐饮的“易”,却掩盖了其真正的“难”——持续盈利的能力、差异化的竞争力、对市场周期的预判力。
餐饮从来不是一场“谁快谁赢”的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耐力、洞察与运营能力的马拉松。没有哪一种模式能一劳永逸,也没有哪一个品类能靠“跟风”站稳脚跟。
毫无调查和准备盲目去投入某个项目,那不叫投资,叫赌博。
在此,也提醒广大餐饮创业者:在投身任何一个项目之前,务必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是否真正理解这个品类?
你是否具备差异化的竞争力?
你是否做好了深耕其中而不是赚快钱的准备?
如果无法给出答案,那就需要悬崖勒马。毕竟,大家开餐饮店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成为别人故事里的“那头猪”。
来源:红餐网 吴桐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