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双十一”期间,随着大促周期的持续延长,消费者对前期预热活动的关注度呈现疲态,整体参与热情未出现显著提升。平台转向“直降让利”简化规则,AI与即时零售成为新引擎,情绪消费等品类热销。市场从流量争夺转向存量深耕,理性消费主导,品牌更注重价值与服务竞争。
核心观点
行业现状:消费预热疲态显现,市场转向存量价值深耕
2025年“双十一”期间,随着大促周期的持续延长,消费者对前期预热活动的关注度呈现疲态,整体参与热情未出现显著提升。平台转向“直降让利”简化规则,AI与即时零售成为新引擎,情绪消费等品类热销。市场从流量争夺转向存量深耕,理性消费主导,品牌更注重价值与服务竞争。
消费洞察:消费理念升级,品牌创新需立足品质化根基、智能化方向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按需购买(34.6%)和拒绝冲动消费(31.8%)是消费者“双十一”热情下降的核心因素,凸显理性消费理念已深度渗透;年度最优价格(44.6%)和优惠简化直接(42.6%)仍是拉动消费热情的关键。近年来,消费者需求已从单纯价格敏感转向高品质、智能化、情绪价值等多元维度,这一理念迭代正倒逼品牌加速产品创新升级。品牌需聚焦用户真实需求精准发力,激活消费者“焕新”意愿,推动行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发展趋势:理性化、个性化消费趋势凸显,加速电商向“效率与服务”转型
消费者决策日益理性化、圈层化,需求高度细分。即时零售业态普及,深度融合本地实体与线上场景,通过“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及“分钟级”配送,确保消费者即使在“双十一”等高并发期也能获得“所见即所得”的极速体验。情绪消费与品质生活相关品类增长显著,显示消费者正从功能购买转向为情感认同与生活美学付费,推动电商价值逻辑转变。流量红利见顶下,电商平台竞争焦点从规模扩张转向生态系统内协同效率的深度优化。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节选)第一章 2025年中国电商“双十一”监测数据分析
直播电商崛起,重塑“双十一”竞争新格局
数据显示,电商平台在2025年“双十一”第一阶段的销售额达10026亿元,其中综合电商、直播电商分别占比60.6%、39.4%。结合2024年电商平台第一阶段销售额8450亿元进行对比,2025年同比增长18.7%。整体来看,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继续领跑市场,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在首轮爆发期实现了销售额的大幅增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加入,电商平台间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未来,各平台需在模式融合、技术应用与体验创新上持续突破,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国补”激活市场,家电与数码产品强势增长
数据显示,家用电器、手机数码、服装是2025年“双十一”第一阶段销售额占比较高的品类,销售额分别为1614.2亿元、1433.7亿元、1353.5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政府推出的“国补”政策对家电等大宗消费品进行补贴,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市场经济的恢复和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推动了手机数码及服装的销售增长。

情绪价值驱动消费,为兴趣与认同买单成新风尚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达23077.67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4.5万亿元。在2025年“双十一”期间,“情绪价值驱动购买”已成为主导消费市场的新范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情绪价值已超越传统功能属性,成为消费决策的核心驱动力。企业需着力构建品牌情感叙事,将产品功能融入具体生活场景,并通过个性化服务与互动体验,有效承接并激发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即时零售与电商深度融合,闪购成新变量
2025年“双十一”期间,即时零售通过打通“近场”与“远场”供应链,形成全渠道闭环,补上传统电商时效短板。平台整合本地商超、前置仓与骑手网络建立起高密度配送网,助力提升用户黏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即时零售不仅是物流与履约的升级,更成为电商大促的新变量,它改变了流量分配、消费路径和品牌增长逻辑,也标志着线上线下融合的下一阶段正在加速到来。

(节选)第二章 2025年中国电商“双十一”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日常囤货为购物主动力,规则不明为购物主要障碍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双十一”活动消费者参与率达到66.5%。从参与动机来看,日常必需品囤货(28.9%)与真实优惠降低成本(27.2%)是驱动消费者参与的核心因素;而在未参与人群中,活动规则过于复杂(33.3%)成为阻碍其加入的重要原因。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双十一”已从冲动消费驱动转向理性需求主导。平台需进一步简化规则,提升购物体验的满意度与公平感。

理性消费崛起,平台价值深耕方为持久之道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按需购买(34.6%)和拒绝冲动消费(31.8%)是消费者“双十一”消费热情下降的主要原因,年度最优价格(44.6%)和优惠简化直接(42.6%)是消费者“双十一”消费热情上升的主要原因。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理性消费需求和拒绝冲动等趋势,抑制了消费者的盲目热情;而电商平台通过提供年度最优价、简化优惠规则及创新科技体验等实际价值,有效维系了消费者对活动的理性参与热情。这反映出电商行业需从“流量刺激”转向“价值深耕”以平衡可持续增长。

即时零售借势“双十一”,加速电商向“效率与服务”转型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消费者偏好的“双十一”购物平台前三名是淘宝/天猫、京东和拼多多,即时零售新兴渠道如美团闪购也占据16.7%比例;其中选择在美团闪购平台购物的主要因素有品牌供给、活动优惠及履约保障。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即时零售深度融入“双十一”标志着电商行业从传统囤货模式向“即买即得”的体验经济转型,反映了当下消费者对购物时效与场景融合的核心需求,这将推动电商竞争维度从价格转向“分钟级配送”效率与全渠道服务整合能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