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餐网 桂湘
“这是超市还是餐饮店?”“超市成打工人饭堂!”“火锅店、烤肉店变生鲜超市!”……
红餐网观察发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全国多个城市,一批“超市食堂”和“餐饮超市”正悄然兴起。这些超市和餐饮店,不仅直接打破彼此的边界,甚至还互相借鉴起对方的经营模式。
这一系列的创新布局的背后,藏着哪些经营的考量?
“餐厅”与“超市”边界正在消失?
超市与餐饮店行业打破传统边界,呈现出双向融合趋势。尤其是商超推出的快餐食堂,不仅菜品丰富、价格实惠,还设有就餐区,通过超高的性价比餐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比如永辉超市,早在2023年11月就开始在武汉、福州等地试点食堂模式,去年4月更是开始进驻广州,并主打平价现炒模式,3个菜12元、4个菜15元的快餐,对比当前动辄二三十的外卖,可谓是优惠满满。
因为推出快餐食堂而备受关注的还有北京的物美超市。其去年7月推出13元、19.9元两档自助餐,涵盖凉菜、热菜、汤品、水果,既可以堂食也可以打包,同样收获不少打工人、老人、学生等前往消费打卡。
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除了永辉、物美,目前还有盒马、华联、天虹、大润发、Olé等众多超市品牌,均做出了推出了类似的平价快餐食堂动作。
而在越来越多商超主动突破餐饮边界的同时,红餐网也关注到,餐饮圈开始有不少餐饮店的经营模式,也变得越来越超市化,同时还凭借极致性价比优势强势出圈。
具体来看,这些超市化的餐饮店不仅门面较大,店内装修风格还费茶行简约,以菜品新鲜丰富、价格透明实惠为卖点,部分门店甚至还通过创新自助模式提升用餐体验。
比如在福建地区爆火的朱富贵,自2019年在福州开出第一家店以来,不仅把每一家门店打造得像超市一样,产品陈列以及定价,方方面面都像超市经营一般。
尤其是在价格策略上,朱富贵的系列产品除了定价亲民、透明,大都在5-22元,还模仿起超市折扣模式,让食客结账时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其中会员用户能解锁6.8折福利。
再加上食材新鲜且每日上新,朱富贵迅速出圈。据一些探店博主介绍,甚至朱富贵有门店日营业额高达40万元,不少粉丝称其“一家店盘活一个倒闭商场”。
因为把餐饮门店开得像超市而爆火的,还有今年8月刚在成都开业的网红餐厅阿娃牛火锅超市。据了解,阿娃牛火锅超市自开业以来,获得不少学生党、打工人自发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安利,使其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与聚餐首选,更是被不少网友称为“火锅界胖东来”。
值得注意的是,阿娃牛火锅超市打破了传统封闭式厨房模式,将200余种菜品独立包装后,陈列在开放式冷柜与货架上,系列产品价格几元到十几元,直接清晰标注在食材旁,宛如超市商品一般。
把餐饮店打造成超市一般的,还有广州吾国界烤肉(番禺广场店)。据了解,该店于今年6月开业,用餐流程高度还原超市购物体验,四步搞定美味烤肉:提篮选肉,收银下单,自调调料,畅享美食。
全国多地,把门店做成超市一般的餐饮店层出不穷。开放式食材冰柜、仓储式陈列、零售化包装,以及小推车、手提篮等这些原本属于超市里的元素,逐渐却成为了餐饮行业的新风景。
为啥互相“抄作业”?
极致性价比的消费需求,是当前餐饮店与超市融合背后的强劲推手。
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表示:“在电商和社区生鲜冲击下,传统超市面临客流、停留时长、复购率三大困境。引入高频刚需的现炒食堂,成为这些商超破局关键”。在唐欣看来,超市依托集采供应链,低价采购鲜食打造平价餐饮,以极致性价比引流锁客,实现餐品联动消费闭环,达到实现增长的目的,这是当前很多超市布局快餐食堂的一大原因。
不过,餐饮端的超市化背后,唐欣还认为,这背后其实还有着更为复杂的考量。首当其冲的,则是来自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变,消费者越来越倾向选择具有极致性价比的餐厅消费,同时消费趋势也愈发保守。这点从红餐产业研究院“2025年餐饮消费大调查”数据可以得到证实。
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餐饮消费驱动力明显不足,整体提升幅度有限,仅31.3%受访者较2023年消费金额增加,略高于26.5%消费减少的受访者占比。其中,无论是正餐还是快餐消费场景,“食材新鲜度”“菜品多样/选择丰富”“团购/折扣/优惠活动力度大”稳居消费决策影响因素前三甲。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