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消费频道 >> 正文
北美奶茶局:新茶饮“烧钱”开店

  另据研究机构IBIS的数据,2025年美国奶茶店仅有8000家,且没有一家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5%。这一点在美国消费者的感知中更为明显,不少美国华人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提到,当地茶饮市场目前还没有多少“正经奶茶店”。

  “这也为国内新茶饮品牌带来了‘重新洗牌’的机遇。由于北美暂未出现统治级品牌,国内头部与中小品牌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谁能先做好本地营销、保证产品更优品质,谁就能抢占先机”。Brian告诉红餐网。

  但是,从今年新茶饮品牌都在布局北美市场这一动作来看,这一窗口期或许将被快速压缩。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国人口基数少于中国,且作为“咖啡国家”,培育奶茶消费习惯需要漫长过程,每日总销量有限,难以承载大量品牌同时扩张。在Brian看来,市场在未来两三年内走向饱和是大概率事件。

  种种因素叠加下,当下正是新茶饮品牌抢占北美市场的关键节点,一旦错过,后续入场的竞争难度将显著增加。

  在北美打拼,

  新茶饮摸着石头过河

  尽管北美市场充满机遇,但对于新茶饮品牌而言,无论是已连开三十多家门店的喜茶,还是刚刚推出首店的茶百道等品牌,都需要以创业的心态重新开拓这一市场。

  “烧钱”开店的高额成本,是横在新茶饮品牌面前的首道关卡。

  美国门店的投入远高于国内。红餐网了解到,即便是几十平方米的小店,涵盖设备、装修、房租、囤货等环节,总投入也高达50万美元(约合357万人民币),大店则接近100万美元(约合713万人民币)。人工成本同样高昂,有着13年出海经验的品牌营销专家May Lin向红餐网介绍,美国服务员月薪最低4000美金,一家茶饮店若配备4名服务员,每月仅人工支出就需30万元人民币以上。

  对于新茶饮北美开店,Brian也同样认为,如此高额的投入下,回本周期便充满了不确定性。“生意好的门店可能1年多回本,生意一般或不佳的则需2-3年,若缺乏足够单量支撑,甚至存在亏本风险”。

  因此,面对高投入且充满未知的北美市场,开放加盟成为了多数品牌的选择。May Lin表示,除霸王茶姬、柠季等少数品牌外,其余几乎均以加盟模式切入当地市场。

  有相关餐饮经验的美国加盟商,往往手握更丰富的本地人脉资源,在选址和合规运营上更具优势,能降低品牌在陌生市场的试错成本,让品牌在无需过多投入的情况下较快扩张。这种模式可避免因直营投入大、扩张慢而错过市场窗口期,对新茶饮品牌而言是“比较稳妥的打法”。

  而从做华人市场到本土化转型,作为新茶饮出海的另一大课题,品牌则正在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红餐网观察到,初期阶段,新茶饮品牌往往贴着华人区开店,借此建立基本盘。譬如,华人扎堆的纽约法拉盛王子街就被网友戏称为“糖尿病一条街”,沪上阿姨、喜茶、茉莉奶白等品牌均在此起步开店,将一条街变成了一条热闹的茶饮街。在这类区域,新茶饮品牌“本来就有一定知名度”,能快速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从而降低市场进入风险。

  不过,新茶饮品牌也因此在产品本土化方面遭受一些质疑。比如当前不少新茶饮品牌的美国菜单,几乎照搬国内,针对当地消费者推出的产品数量仍是少数。这种从受众到产品都“复制粘贴”的国内模式,在不少人看来,新茶饮浩浩荡荡出海的背后,实则仍是在争夺另一端口的华人市场。

  但事实上,对于想要本土化的新茶饮品牌而言,华人区并非单纯的“华人市场”,而是本土化的起点和试验场。

  据红餐网了解,即便是新茶饮开店首选的华人区,华人占比通常也仅有20%-30%,因此这一经营过程也是积累本土化经验的过程,当不少本土消费者开始进店消费,也意味着部分产品已在非华人圈获得认可,而有了这样的产品基础,品牌便能向非华人区扩张。

  因此,不少出海专家认为,结合当地消费者的喜好推出更多本土化产品,或将成为品牌推进本土化的下一步打法。

  整体而言,品牌们在开拓北美茶饮市场过程中,仍会经历一个消费者教育的过程,但正如业内所观察到的,这一市场对新茶饮的接受度在逐步提升。

  来源:红餐网 郑颖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