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餐饮行业掀起了一股降价潮,不少餐饮品牌都下调了价格,有的甚至推出“9.9元特价套餐”。日趋激烈的价格竞争引发了各界的关注,业内担忧过度“卷价格”恐对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专家表示,低价竞争在短期内有助于提升客流与营收,但一味降价也会带来利润下降、食品安全问题、品牌价值和顾客体验受损等风险。与其“卷价格”,不如转变思路,在提升产品品质、创新场景、优化体验等方面下功夫,寻求差异化竞争。
部分餐饮企业“开卷”价格
近年来,各大餐饮企业纷纷推出降价策略,客单价下调成为趋势。美团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用户的人均堂食单价同比下降10.2%;47.8%的持续经营餐饮商户降低了人均价位。其中,人均价位在百元以上的餐厅降价比例最高,超过80%的商户出现了客单价下降的情况。除了直接降价外,一些商家还推出“9.9元特价套餐”。
业内人士指出,餐饮企业通过降价来吸引客流的做法,短期内或许能带来一定的客流量增长,快速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策略会导致“增收不增利”,不仅会挤压企业正常利润空间,还破坏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容易出现企业重模仿轻创新、同质化低价竞争、非理性争抢市场份额等现象。
近期,在美团外卖举行的多场餐饮商家交流会上,不少餐饮商家反馈,低质低价的“内卷式”竞争,正持续影响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整治“内卷式”竞争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件事,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当前传统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这个过程中部分行业出现结构性问题,突破了市场竞争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
近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关于抵制“内卷式”竞争共建健康餐饮市场秩序的倡议书》指出,近年来,随着餐饮市场的不断发展,部分领域出现了“内卷式”竞争现象,如非理性价格战、食品质量参差不齐、经营行为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该倡议书呼吁餐饮企业从自身做起,抵制“内卷式”竞争,并从坚持品质优先、抵制非理性价格战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引导行业走向良性发展的方向与底线。
为何餐饮价格越来越低
《2024中国餐饮大数据白皮书》显示,2024年9月起,全国餐饮收入结束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进入慢增长周期。
在餐饮业收入增长放缓的当下,为何各餐饮企业还在不断下调价格?红餐产业研究院指出,供需错位使得当前餐饮业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从需求端看,高客单价的餐饮需求减少。而供给端方面,餐饮行业凭借其低进入门槛和高现金流的特性,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
“在市场需求不振和竞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追求降本增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营销学系教授陈可分析,餐饮企业降价或推出低价套餐是“增效”的一种策略,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获得足够的现金流,维持基本的生存和运转。
此外,大众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是餐饮企业推出降价策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有餐饮企业负责人曾表示,近年来,大众的消费越来越谨慎和理性。面对这种环境,品牌必须快速整合资源、适应变化。以价换量的“价格战”,是行业步入深度竞争的既定事实。 共2页 [1] [2] 下一页
|